近年来,湖北十堰市结合党员干部需求,围绕打通基层党员教育“最后一公里”,创新“门口阵地”“共享阵地”“流动阵地”“云上阵地”,成为全市党员干部群众“充电蓄能”新阵地,先后培训党员干部群众34.9万余人次,取得了良好成效。 打造“门口阵地”,实现“请出门”变“送上门”。十堰市创新方式,打破“围墙”、创新形式、整合资源开展党员学习教育,全覆盖为全市物业小区建设“党建+邻里中心”,充分利用阵地优势,打造“庭院式”邻里课堂,一张红色条幅,几把小板凳,党员群众围坐一圈,听宣讲、谈感受,畅谈现在的美好生活,将进一步通过嵌入式学习空间构建,打造“没有围墙的教育”“没有边界的课堂”。结合每月支部主题党日活动、“邻里节”“最美下沉党员评选”“我为群众办实事”等活动,推动党员学习教育在家门口常态化、制度化,促进辖区内学习资源的建设与共享。以“邻里面对面”宣讲方式,组织辖区党员群众在邻里中心小广场等地以“拉家常”的方式讲党课,让群众以通俗易懂的方式听故事,开展红色观影、现场教学等活动,通过接地气的方式,让党员在家门口享受到丰盛的“学习大餐”,把红色教育种到了党员群众心坎上。截至目前,全市建成“党建+邻里中心”856个,培训党员干部群众16.8万人次。 打造“共享阵地”,实现“封闭学”变“开放学”。按照学习场所“多方共用”、学习资料“循环使用”、服务信息“各尽其用”的思路,体育中心这个党员干部群众都喜欢去的文体地标,被十堰赋予了新的内涵,改建成了湖北首个“学习强国”数字广场,广场设有20块高触控显示屏,对应“学习强国”20个频道,内容不仅涉及全民健身、强国运动、文化旅游等方面,也能随时浏览时事热点、防疫知识、科普文章等。实现“由指尖到身边,由线上融线下”的转变,通过“内容+活动”开放共享模式,把学习融入群众休闲生活中。“学习强国”主题数字广场不仅整个场馆的空间利用率,而且将党员学习教育与群众生活、休闲健身紧紧联系在一起,成为集党员教育、休闲健身、传承文化、党建科普展示于一体的生活学习共享空间,全市依托“学习强国”主题广场共享平台,让党员干部群众健身休闲时就能“充电补钙”,在日常生活中就能倾听党的声音、观看优质学习内容。 打造“流动阵地”,实现“集中灌”变“灵活学”。十堰市针对两新党员、流动党员工学矛盾突出、分布范围广、个体差异大、学习难集中等问题,聚焦资源供给,创新形式载体,确保两新党员、流动党员务工不误学,创新开展“爱新驿站”,成为两新党员、流动党员学习的阵地。通过“党建引领基层社会治理技能培训”“党务讲堂”两大平台,积极为城市社区党员、农村党员开展“点餐式”教学、“动态化”送学,让优秀名师把优质党课送进城市社区、小区、送到农村屋场,开展各类上门培训4300余次,打通党员教育培训“最后一公里”。同时,以公交车和公交站廊为宣传阵地,弘扬红色文化,传承红色基因,在99条线路1300多台公交车都刊载了“学习二十大”“党史学习教育”公益广告,十米车厢成了党员干部群众学习教育的“微课堂”。把公交站廊打造成“红色驿站”,循环播放优质党员教育片,上党课、鼓干劲,建设23座“红色公交驿站”,在十堰市人民路、上海路等地近200座公交站廊刊登党员学习教育宣传语,让党员干部群众在出行或候车的时候,品读红色故事、铭记红色历史,打造“行走党课”。 打造“云上阵地”,实现“线下学”变“随时学”。十堰市结合新形势下党员教育即时性、碎片化特点,通过构建微信、抖音、视频号等移动传播矩阵,打造党员学习教育“云课堂”,利用武当党建网、“十堰基层党建”公众号、视频号等各类平台载体,开发推出一批“有深度、接地气”的可视化教学资源,打造“指尖上的阵地”。创新党课形式,不断探索“党课+红色电影”“党课+音乐剧”等在线直播等模式,将音乐党课搬上“指尖”,从传统“面对面”授课到“面对屏”,实现“一键分享、扫码观看”,吸引党员参与,也提升了党课质量和效果,现已成为十堰本土广受青睐、人人想听的“网红课”。整合网络平台数据资源,创新党员学习的模式,推行“点菜式”自主学习,打破地域、时空界限和党组织间的壁垒,“随时可看,随时可读,随时可享”。运用“智慧党建云”平台和党员管理深度融合,将全市党员信息纳入平台统一管理,信息实时监控,建立更新全市党员学习教育“数据库”,“十堰基层党建”最高阅读量突破10万+,党员干部群众关注用户突破20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