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市(区)人民政府,泰州医药高新区管委会,市各委、办、局,市各直属单位:
现将《2012—2015年泰州市文化产业发展规划》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实施。
二〇一二年二月二十一日
2012—2015年泰州市文化产业发展规划
为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和省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加快文化产业发展步伐,促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根据市第四次党代会提出的到2015年基本建成“形神兼备的文化名城”的目标要求,结合泰州市文化产业发展实际,制定本规划。
一、发展现状
“十一五”期间,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泰州市文化产业应运而生,且发展速度逐年加快,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
产业规模不断扩大。初步形成了包括文化创意、文化旅游、传媒出版、乐器制造、广告会展、演艺娱乐和文化培训等在内的文化产业体系。全市现有各类文化产品生产经营单位2700多家,文化产业从业人员近3万人,2011年实现增加值约45亿元,占GDP比重达1.86%。
企业实力明显增强。涌现出一批在国内、省内有一定知名度的文化企业和企业集团。江苏凤灵乐器集团、泰州市美画艺术品有限公司被评定为国家文化出口重点企业。凤灵小提琴产业园被评为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姜堰市溱湖湿地公园、江苏百成数码影业有限公司被评为省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江苏世泽艺术品有限公司等企业初具规模,发展前景良好。
园区建设加速推进。紧紧抓住东部城市片区发展规划调整的历史机遇,以文化创意产业集聚为先导,积极推动产业转型升级,2011年8月挂牌成立了泰州文化创意产业园,已有众道影业投资、数字领海立体影像制作、中泰文化传播等近10个项目入驻园区。着力推进装饰壁纸产业发展,已有10多家装饰壁纸企业落户高港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其中3家企业名列全国壁纸企业“十强”,园区被中国建筑装饰协会授予“中国壁纸产业基地”称号。
发展领域进一步拓展。以文化旅游、传媒出版、乐器制造、演艺娱乐等为主体的文化产业快速成长。泰州报业传媒集团、广播电视传媒集团、江苏有线泰州分公司、凤凰文化发展有限公司等一批文化企业(集团)相继成立。创意设计、广告会展、数字印刷、软件开发服务等新兴文化产业起步发展。
文化市场繁荣有序。文化产品市场和资本、产权、人才、信息技术等文化要素市场建设进一步加强,音像制品、工艺品、古玩收藏等各类交易市场日渐活跃。结合城市改造、历史街区和文物景点修缮保护,培育形成了一批特色文化街和文化专业市场。加强文化市场管理,坚持不懈地开展“扫黄打非”工作,坚决打击违法文化经营活动,文化市场秩序和知识产权保护工作进一步规范。
存在的主要问题和不足:
一是文化产业经济总量和企业规模相对偏小,2011年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低于全省平均水平,与周边先进地区相比差距较大。
二是文化企业发展活力还不强,经营机制相对落后,产业投融资渠道较少,文化市场低水平无序竞争的问题仍然存在。
三是文化产业资源的挖掘和利用不够充分,文化产品种类和数量还不丰富,文化消费需要进一步加强引导。
四是文化产业领军人才缺乏,文化创新人才、文化管理人才和文化营销人才数量不足、层次偏低、结构不合理。
二、总体思路和基本原则
(一)总体思路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的“加快发展文化产业,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为目标,以推进富民强市、建设美好泰州、开启基本实现现代化新征程为主题,以开放创新“双轮驱动”为动力,以发展文化创意、文化旅游为主攻方向,着力培植泰州文化创意产业园等特色文化产业园区,加快发展一批名品、名企、名园区,加快形成特色鲜明的文化产业体系和文化产业发展空间布局,为把泰州建设成为形神兼备的文化名城、推动全市经济转型升级提供动力和支撑。
(二)基本原则
——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努力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统一。
——坚持统筹协调,促进文化产业和文化事业协调发展,促进文化产业与其他产业优势互补、联动发展。
——坚持以体制改革和科技创新为动力,深化文化体制机制改革,推进文化产业和高新技术融合,不断增强文化产业发展动力,提升文化创新能力。
——坚持以结构调整为主线,加快推进重点文化产业、重大文化工程项目建设和重点文化骨干企业兼并重组,扩大产业规模,增强文化产业整体实力和竞争力。
——坚持重点突破与以点带面相结合,以重点园区、优势项目为抓手,带动全市文化产业全面发展。
——坚持内外并举,积极开拓国内国际文化市场,不断增强泰州文化的影响力。
三、发展目标和空间布局
(一)发展目标
以实施“1210”工程(“一核”、“两带”、“十大园区”)为重要抓手,到2015年,建成一批重点产业园区,其中新增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1个、省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和园区2-3个,形成3—5个百亿级产业集聚区;培育一批重点文化企业(集团),其中上市公司力争2—3家;文化产业从业人员在现有基础上实现翻番,达到10万人以上;文化产业增速高于GDP和服务业增速,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6%,成为全市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
(二)空间布局
依据各地域文化资源、产业基础和发展潜力,明确发展主题特色,引导要素集聚,推动重点产业快速协调发展,形成“一核、两带、十大园区”的产业空间布局。
“一核”:
——主城区复合型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核心区
以泰州主城区为规划范围,着力发展文化创意、文化旅游、新闻出版、广播影视、娱乐休闲、广告会展等产业,培育发展3D影视、移动广播电视、数字出版发行、信息咨询服务等新兴文化产业,逐步把主城区打造成集创意设计、文化旅游、休闲娱乐、康体养生、餐饮购物、商务商贸、信息咨询、展示交流、版权保护于一体,具有较强经济活力、市场竞争力和产业辐射力的泰州复合型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核心区。
“两带”:
——沿江地区制造型文化用品产业带
以泰州沿江地区,包括靖江市、泰兴市、高港区等沿江区域为规划范围,依托凤灵乐器集团、泰兴百成数码影业有限公司、高港“中国壁纸产业基地”等骨干文化企业(集团)和产业基地,形成以乐器制造、数码图片制作、装饰壁纸、游艇产业开发等为发展重点的沿江地区制造型文化用品产业带。
——里下河地区消费型文化旅游产业带
以泰州里下河地区,包括泰州城区北部部分地区、姜堰市、兴化市为规划范围,以湿地生态资源为基础,以水城水乡历史文化为依托,重点发展生态旅游、文化创意、娱乐休闲、工艺品生产和非遗文化资源产业化开发,打造具有湿地文化、名人文化、养生文化、宗教文化、餐饮文化、非遗文化等区域特色的里下河地区消费型文化旅游产业带。
“十大园区”:即重点支撑“一核、两带”的十大产业园区,包括:
1.泰州文化创意产业园
位于海陵区东部,北至梅兰东路,东至泰州长江大桥北接线,南至永定路,西至兴泰南路,规划范围约7500亩。园区以“千亿产业园区、东部智慧新城”为发展目标,依托新技术特别是数字技术,重点发展立体影像制作、新媒体、新一代通讯内容开发及应用、软件外包业务等新兴产业,致力打造国内一流的文化创意产业园。
2.凤城河文商创意产业园
位于凤城河风景区,规划范围约5745亩。园区依托凤城河风景区独特的生态和文化资源,重点发展文化创意、文化旅游、文化演艺、会展服务等产业,打造集观光旅游、创意创作、休闲体验、博览展示、商务办公于一体的综合性文化产业集聚区。
3.五巷—涵西、涵东历史文化街区
位于主城区北部,规划范围约366亩。街区依托丰富的历史遗存,结合古街区改造复兴工程,着力打造极具代表性的、在国内有重大影响的“中华老行当历史文化街区”,成为展示泰州先贤名人、工贸文化、民居民风以及老字号产业集群,融宣传研究、传承展示、休闲体验、文化旅游、产业孵化为一体的中国历史文化名街和文化旅游休闲区。
4.高港装饰壁纸产业基地
位于高港高新技术产业园区。依托“中国壁纸生产基地”,以装饰壁纸企业集中和产业集聚为主导,重点发展装饰壁纸生产、创意设计、品牌管理、营销策划、咨询服务、教育培训、会展交流、产品交易、知识产权保护等,成为具有集聚效应、品牌优势和市场竞争力的特色产业基地。
5.海军舰艇博览园
位于高港区最南部江堤两侧,东临泰州长江公路大桥,北接滨江新城,规划范围约600亩。园区以海军纪念广场为核心区域,重点建设海军舰艇主题文化景观区、春江花月夜音乐文化商业区、全民健身体育文化区和湿地滨水景观带,依托舰艇博物馆、舰艇实景、休憩林带、星光大道、儿童乐园等多个功能节点和景观节点,突出人民海军舰艇主题,弘扬海军文化,着力打造集美景游览、国防教育、休闲娱乐、文化演艺为一体的大型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文化观光旅游产业集聚区。
6.泰兴古银杏群落森林风景区
位于泰兴市宣堡镇境内,规划范围约37700亩。景区依托古银杏森林公园资源和当地历史文化、民俗资源,通过开发建设银杏民俗文化体验、佛教文化休闲等复合型项目以及生态养生文化、红色文化等组合型旅游项目,着力打造融休闲、度假、观光、体验、养生、娱乐等为一体的综合性文化旅游区。
7.乐器制造产业园区
位于泰兴市黄桥镇境内。园区依托凤灵(乐器)集团这一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以提琴研发与制造为基础产业支撑,以乐器产业资源整合、历史文化街区建设和红色文化旅游开发等为发展重点,打造融乐器制造、文化旅游、创意设计、文化演艺、教育培训、会展交流、版权保护与交易等为一体的乐器制造产业园区,
8.靖江游艇娱乐园
位于靖江新港园区,规划范围约2000亩。园区依托靖江市的长江岸线资源和游艇制造业集聚优势,开发建设国内一流的游艇设计研发中心、游艇交易展示中心、高层次游艇俱乐部以及水上旅游、水上娱乐等产业项目,培育发展游艇旅游产业,着力打造集游艇旅游、水上娱乐、休闲度假、游艇驾驶培训、游艇会展、餐饮服务、旅游地产、知识产权保护等为一体的特色产业园。
9.姜堰湿地温泉旅游区
以溱湖国家湿地公园、溱潼历史文化古镇、泰州华侨城、姜堰天目山遗址公园、北大街历史文化街区等为主体,开发整合姜堰丰富的自然生态资源和历史文化资源,打造集旅游观光、休闲娱乐、文化体验、康体养生、饮食购物等为一体的综合性旅游区。
10.兴化文化旅游集聚区
以金东门历史街区、里下河民俗文化园、垛田风貌保护区、李中水上森林公园等为发展重点,突出生态、民俗、宗教等文化主题,打造具有浓郁水乡特色,融观光旅游、文化体验、休闲娱乐、创意创作、影视拍摄等为一体的文化旅游集聚区。
四、重点任务
紧紧围绕“一核、两带、十大园区”的规划建设,加快发展文化创意、文化旅游、传媒出版、文化用品制造、广告会展、娱乐休闲、文化演艺、文化培训等重点产业,确保期末文化产业发展各项目标顺利实现。
1.文化创意产业
以进一步拓展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空间、提高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度、扩大文化创意产业规模为着力点,全力推进文化创意产业更快更好发展。
(1)以泰州文化创意产业园为主体,着眼于东部城市片区的发展定位,重点发展3D立体影视产业,着力打造国内一流、国际领先的立体影像制作、播出、交易基地和技术创新与文化创意相结合的生态型产业园区,力争3—5年内形成500亿元以上的工贸总收入,其中工贸收入100亿元以上企业2家、50亿元以上企业3家、10亿元以上企业10家,力争1—2年内进入省级文化产业园区行列。
(2)加快实施三水湾(二期)文化商业街区项目,大力推进老行当等重点项目建设和产业转化,加快构建集文化观光、休闲体验、博览展示、创意创作等为一体的产业集聚区。到2015年,园区进驻企业300家,销售额10亿元以上;其中文化创意企业100家以上,销售额3亿元以上。
(3)分别以泰来面粉厂和航海电气厂旧厂房等为载体,创立泰来文创园,建设一批名人工作室、创作室。
(4)加快建设秋雪湖生态休闲景区,设立文化创意街。
2.文化旅游业
大力发展文化旅游产业,加快推进泰州古城旅游区、红色文化旅游区等开发建设,加强新兴文化旅游景区建设指导与市场开发,举办中国泰州水城水乡国际旅游节,到2015年,全市实现文化旅游总收入300亿元以上。
(1)进一步开发和建设凤城河沿河景区(南山寺、柳园、葫芦岛、税碑亭等)。整合泰山公园、岳武穆祠、西山寺、华陀庙、安定书院区域,崇儒祠、光孝律寺、泰山行宫、学政试院、城隍庙区域和蒋科进士第、乔园区域,扩大泰州文化古城旅游区域规模,加快实现资源向产品的转化。策划建设中国评书评话博物馆、中国盐税文化博物馆、中国佛教文化博物馆等项目。进一步亮化、美化凤城河沿河景观和主要建筑,策划夜赏文艺表演项目,开展水上观光娱乐项目。
(2)完善相关配套设施,加快提升溱湖国家湿地公园、泰兴古银杏群落森林公园、兴化千岛菜花旅游景区、李中水上森林公园、徐马荒湿地风景区等生态旅游品位。科学运作百里江堤、引江河风光、万亩荷塘和农家乐系列旅游项目的建设与推介。加快建设靖江马洲岛、泰兴江心洲、兴化乌巾荡湿地公园、大纵湖、得胜湖、姜堰天目山遗址公园等生态旅游区和民俗生态保护区,丰富和优化生态旅游产品结构。
(3)加快实施“名地名人名街名居”工程,积极推进海陵五巷—涵西、涵东,高港柴墟,姜堰北大街,兴化金东门,泰兴黄桥古镇等古民居、古街区的建设与开发,着力打造具有市场竞争力的文化旅游产品。将文化遗产保护与文化业态培养壮大相结合,争取申报建成1—2条“中国历史文化名街”。各级文保单位完好率达95%以上,开放利用率达80%以上。
3.传媒出版业
顺应数字化、信息化趋势,以改革创新为动力,着力推进传媒出版业向集团化、规模化、现代化、市场化发展。
(1)充分调动和利用市场资源,做大做强泰州报业传媒集团、广电传媒集团等文化产业集团,进一步发挥文化产业集团在全市文化产业发展中的引领作用。到2015年,泰州报业传媒集团、泰州广电传媒集团的经营收入在现有基础上翻一番,综合竞争力在全省地级市媒体的排名不断前移。
(2)培植壮大泰州市凤凰文化发展有限公司,力争图书出版销售码洋年均增长10%左右,图书内容和设计质量合格率确保100%,编校质量抽查合格率平均达到95%以上。
(3)推动广播电视云传输平台、城市联合网络电视台、移动多媒体广播电视、动画制作、数字院线等项目建设。
(4)引导相关企业进行数字化改造和高新技术应用,争取融入部、省共建的江苏国家数字出版基地重大项目建设。
(5)进一步扩大出版物经营网点面积,推动多种经济成分的农村图书发行网点建设和网上图书发行。调整、优化发行企业结构和资源配置,培育1—2个民营批发企业发展成具有批发发行权的单位,鼓励、扶持1—2个条件具备的国有或民营单位建立起初具规模的连锁经营店。
4.文化用品制造业
以打造沿江地区文化用品产业带、扩大文化用品制造企业规模、推动非遗文化资源产业化开发等为重点,积极培育和发展文化用品制造产业。
(1)加快推进高港高新技术产业园区装饰壁纸生产企业集中、产业集聚和产品集合,进一步做大“中国壁纸产业基地”,力争到2015年有50家以上规模壁纸企业、150条生产线落户园区,实现销售总收入100亿元以上。
(2)依托凤灵乐器集团这一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加快形成以提琴为主体的乐器制造业,力争到2015年,提琴及配套企业实现销售收入20亿元以上,力争拿到中国“乐器之都”的牌子。
(3)积极培育工艺木雕、印刷油墨、盆景栽植等成长型产业,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形成规模优势和市场竞争力,培育一批超亿元企业,到2015年,力争实现销售总收入20亿元以上。
5.广告会展业
围绕提升创意创新能力,积极挖掘广告会展业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引擎作用,大力培育本市广告会展品牌,促进广告会展业跨越发展。
(1)以发展创意产业、技术创新和保护知识产权为契机,促进广告产业结构调整,推动广告服务业专业化、品牌化、规模化、集约化发展。到2015年全市广告营业额达到10亿元以上,确保广告营业额逐年递增比率高于同期全市GDP的增长率。
(2)加快优势广告资源整合,培育1—2家大型专业广告集团、广告媒体集团,促进强强联合,实现跨区域、跨领域发展。
(3)依托我市装备制造业、新能源产业、医药产业三大支柱产业和先导产业,培育与广告紧密相关的信息咨询、市场调查、公共关系、营销策划、品牌管理、形象设计等领域,形成“大广告”的合作经营模式,发挥支柱产业领域的广告服务优势。
(4)积极发展连锁经营的广告公司。推动互联网、3G通讯等新兴广告媒介健康有序发展,到2015年使新兴媒体广告营业额在现有基础上有较大幅度提高。
(5)创新梅兰芳艺术节办节模式,承办全国各剧种优秀剧目展演交易博览会,积极发展戏剧配套产业,努力将泰州打造成中国戏剧特色文化城市。
(6)结合泰州产业特色和文化特色,策划、举办医药、机电等全国性博览会以及世界建筑风水环境主题论坛、中国城河论坛、长三角创意产业发展论坛等活动,逐步形成以会展活动为核心的经济群体高峰论坛,精心打造会展业品牌,促进会展产业化,以会展业带动其它文化行业的发展。
6.娱乐休闲业
(1)以主城区为主体,构建凤城河风景区水城慢生活娱乐休闲板块和中国医药城康体保健休闲板块,深度开发古城慢生活游、湿地游、乡村游等休闲度假产品,打造市区娱乐休闲特色。
(2)放大“泰州华侨城”品牌效应,大力建设和深度开发温泉资源,精心培育温泉休闲产品。支持泰州华侨城拓展规模、做大做强,努力成为全省乃至全国同类行业的特色项目。
(3)依靠中国医药城和银杏、湿地、温泉等养生资源,通过组织专题论坛、休闲体验和产品展览交易,传承推介养生保健理念,打造养生保健休闲品牌,拉伸康体娱乐产业链。
(4)引进和开发乡村嘉年华、休闲农庄、快乐艺吧、陶吧、画吧、酒吧、在线互动等新型时尚娱乐产业形式,鼓励发展运动健身等健康休闲方式。
(5)顺应行业发展趋势,积极创造条件建设高端的俱乐部、会所、娱乐中心等设施,不断扩展新兴娱乐行业和娱乐休闲产品,推动娱乐休闲业做大产业规模。
7.文化演艺业
整合全市文化演艺资源,精心打造文化与旅游、节庆、会展、传媒等相结合的大型实景演艺晚会和大型室内演出项目,带动发展一批具有较强生命力的艺术表演项目,积极培育文化消费市场。
(1)指导和监督各级专业院团剧团搞好生产、经营、管理,推进泰州市淮剧团、靖江市锡剧团、兴化市淮剧团、泰兴市歌剧团等专业剧团积极转换经营管理新机制,促进专业院团快速健康发展。培育发展泰州市歌舞剧院。继续推动大型淮剧的创作演出,打造舞台艺术精品,扩大市场影响力。
(2)以“凤城河记忆” 、“水韵兴化”等为主题,运用现代科技手段,举办大型实景演出,打造富有特色的演艺项目,深度开发丰富多彩的文化产品和服务,形成以演出为核心的多元产业链,扩大群众娱乐消费需求。
(3)策划制作大型地方风情演出,开展“百团千场”文化交流展演活动,充分展示泰州地方风情。积极开拓广场文艺演出活动市场。
(4)进一步开放演出市场,吸引国内外知名演艺集团合作开发泰州演艺市场,提升泰州演艺产业档次和实力。积极培育新的具有一定行业和社会影响的,集演出团体、演出经纪、演出市场于一体的综合性演出经营单位。
8.文化培训业
(1)利用泰州教育、艺术资源,通过政策引导,建立规范化、多样化,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文化艺术教育培训体系,不断提升泰州文化培训业的规模。
(2)积极培育专业化、社会化的艺术教育培训机构和专业培训基地,以文化馆、美术馆、青少年活动中心、少年宫等各类公共文化设施为平台,广泛开展书画、音乐、戏曲、舞蹈等艺术教育培训;以骨干文化企业为主体,大力开展创意设计、3D影视制作、数码图片制作、工艺品制作、乐器演奏等专业技能培训和文化产品普及教育,多渠道、多层次培养符合社会需求、能够参与市场竞争的文化艺术人才。
(3)加强与省内外高等院校和研究、培训机构合作,建立区域性文化艺术教育培训中心,推进社会文化培训,提升文化培训水平,打造泰州文化培训特色品牌。
(4)重视发挥各级各类文化、艺术协会的作用,抓好少儿学艺、青年就业、中老年健美健身及其他相关社会培训教育活动。
五、保障措施
1.加强组织领导,强化机制保障
(1)坚持优先发展文化产业,把文化产业发展的目标任务纳入评价地区发展水平、发展质量和各级政府及领导干部工作实绩的重要内容,逐项分解落实,严格进行考核。
(2)成立全市文化产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及办公室,建立各项工作制度,完善工作机制,形成谋发展、促发展的合力。
(3)建立文化产业发展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定期召开会议,强化督促检查,及时协调解决制约发展的重大问题,加快形成党委领导、政府主抓、部门协同、上下联动、合力推进的工作格局。
2.制定优惠政策,加大扶持力度
(1)制定出台促进文化产业发展的政策意见,进一步明确财政、税收、土地使用等方面的支持政策和文化产业发展的奖励措施。
(2)设立市级文化产业发展专项引导资金,支持重大文化产业项目和重点文化产业园区建设,支持文化企业发展。
(3)引导和促进金融部门加大有效信贷投入,进一步加强对骨干文化企业、重大文化产业项目和重点文化产业园区的信贷支持,扩大文化企业的直接融资规模,推动文化产业快速发展。
(4)建立公共财政投入稳定增长机制,确保财政文化支出增幅高于财政一般预算支出增幅、占财政总支出比重达到2%以上。
3.加强载体建设,引导做大做强
(1)大力实施文化产业倍增计划,促进产业布局优化、结构提升、规模扩大,不断提高文化产业对区域经济的贡献率。
(2)积极开展文化产业园区(示范基地)提速工程和市级文化产业园区(示范基地)评选、命名工作,促进文化企业和产业项目集约、集聚发展,形成特色优势和规模效应。
(3)建立《泰州市文化产业重点项目库》和《泰州市文化产业重点项目投资指南》,积极争取文化产业项目列入上一级重点项目建设计划和专项资金扶持,引导各类资本投资兴业、做大做强文化产业。
(4)以各种节庆会展和经贸洽谈会等为平台,积极开展文化企业的交流与合作,加大产业项目招引力度,推动生产要素的跨地区高效流动和资源的优化整合。
4.加快人才发展,强化智力支撑
(1)认真实施《关于进一步加快人才发展的意见》(泰发〔2011〕18号),按照建设文化名城的要求,积极引进和培养适应我市文化产业发展需要的人才队伍,为实现文化产业跨越发展提供智力保障。
(2)把文化产业人才培养纳入泰州市人才培养规划,通过举办各种活动和采用资助、评奖等方式,加快提升文化人才的培养力度,不断优化文化人才队伍。推行优秀文化人才培育工程,积极培育本土文化企业家、创意设计人才、文化行业经纪人、经理人队伍,推动泰州市文化人才中介市场建设。
(3)把文化产业策划、创意、研发、管理等领域高端人才引进纳入“泰州市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引进计划”,按照《泰州市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引进计划实施办法》,用好用足优惠政策,不断营造良好人才发展环境。
(4)制定出台泰州市优秀文化人才奖励办法,对在文化产业发展中作出重大贡献的人才实施重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