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泰州市教育信息化
三年发展规划(2013—2015年)的通知
各市(区)人民政府,泰州医药高新区管委会,市各有关部门:
《泰州市教育信息化三年发展规划(2013—2015年)》已经市人民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泰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2013年3月20日
泰州市教育信息化三年发展规划
(2013—2015年)
为深入贯彻国家《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和《江苏省教育信息化三年行动计划(2013—2015年)》,落实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发展规划纲要和“十二五”教育事业发展规划,加快推进教育转型升级,建设教育强市,特制定《泰州市教育信息化三年发展规划(2013—2015年)》。
一、总体要求
1.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和学生的全面素质提高为宗旨,以提高教育信息化公共服务水平、创新数字化教学模式和学习方式、提升师生信息化应用能力、加快信息化基础环境和优质资源建设为主要内容,以信息化应用为核心,以体制机制和队伍建设为保障,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的全面深度融合,促进教育优质均衡,全面带动教育现代化。
2.发展目标:到2015年,教育信息化基础环境建设全面达标,教育管理与教学公共服务水平全面提升,数字化学习有效推进,市民学习平台全面建成,优质教育教学资源极大丰富,师生信息化应用能力显着增强,国家教育信息化达标率90%以上,教育信息化应用水平走在全省前列。
二、发展任务
1.提高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水平。
以提升信息化基础保障能力为目标,提高教育城域网主干带宽和学校出口带宽,光纤千兆到校,实现校园内无线宽带全覆盖,支持教师进行网络备课、授课,为学生数字化自主学习提供环境保障,高水平实现“校校通”、“班班通”。运用“云技术”架构城域网数据中心,为学校、教师、学生提供公共存储、计算、应用等通用基础服务,支持全面实现教师发展、学生学习“人人通”。
2.提高教育信息化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水平。
整合现有各类管理系统,建立教育管理服务平台。按照省教育信息化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标准和工作要求,进一步强化现有数字化校园平台在教师、学生、教务、教学及后勤管理方面的管理功能,提升校园信息化管理水平。基于数字化校园平台架构市(区)及市级教育管理平台,按省基础数据标准规范要求,建立健全教育基础数据库,建立统一身份认证,实现学校与教育管理部门的管理系统互联互通,实现与省及其他相关部门的数据交换与共享,推进区域教育管理信息化。新建教育教学质量测评系统、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系统。完善机关行政办公系统,开通VPN通道,基于3G网络模式,实现移动办公。进一步拓展“泰州教育通”的建设,实现联网的校园视频监控安全通和网上视频家访通。进一步完善网上信访系统,实现“泰州教育为民热线”、局长信箱办理全程网络化。建立综合考核系统和考核项目数据库,通过信息化考核方法,强化考核项目的过程管理,使考核更加科学有效。进一步办好教育门户网站、学校门户网站,更好地为教师、学生、社会服务,使之成为信息沟通的纽带,促进社会和谐。
整合现有教学资源库和教学应用系统,建立教学服务平台。进一步充实各教学资源库,架构资源搜索引擎,建立教学资源共享平台。进一步加强网络教研中心建设,支持开展网络教研活动,在活动开展中积聚教学资源,促进教师发展。完善网络结对平台,实现学校教育资源特别是校本教育教学资源共享,实现城乡互动,促进教育均衡。建设职业教育教学信息系统,提高实习实训、项目教学、案例分析、职业竞赛和技能鉴定的信息化水平。以信息技术支撑产教结合、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促进信息技术与职教专业课程的融合。
3.提升师生信息化素养。
增强教育行政管理人员和中小学校长信息化意识。组织开展信息技术研修活动,促进教育行政管理人员和中小学校长了解教育技术理论,掌握基础的信息技术应用技能,提高信息技术素养,引领教育行政管理人员和中小学校长以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积极推进教育信息化建设和应用,提高基于信息化环境的管理能力。
提高教师在教学中的信息技术应用技能。以信息技术培训为抓手,更新学科教师信息化环境下的教学理念,提高信息技术条件下的教学设计能力,熟练掌握信息技术支持教学的技能和方法。把中小学教师数字化教学能力纳入教学基本功考核,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提高专业技术人员信息化应用保障能力。开展信息技术专业人员培训,提高网络运行维护能力和数字化教学技术支撑能力,为教育信息化应用提供人力资源保障。提升学生信息技术素养。提高信息技术课程课堂教学质量,确保学生掌握信息技术基础理论和技能。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为核心,利用网络平台和资源,给学生创设信息技术应用环境,逐步使学生具有积极主动开展数字化学习的意识,提高学生获取信息、分析信息、加工信息和创造性地应用信息的能力。
4.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
创新教学模式和学习方式,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深度融合。加快课程的数字化改造,在信息化课堂教学环境下,开展自主式、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建设跨时空的网络学习和移动学习的课外学习辅导平台,提供数字化学习资源,增进学生自主学习和交互学习,共享优质教育资源,实现学生“学习空间人人通”。
创新教研和教师培训方式,促进信息技术与教师研修的深度融合。充分运用网络教研平台,构筑网上无校界的备课组、教研组,积极开展网络教研和网络结对活动。通过跨时空的校际备课、课堂观摩、网上评课等教学研究活动,积聚教学资源,建成集教学案例、教学反思和互动交流的网络教研资源库。探索网络环境下的区域教师培训新模式,建立教师继续教育管理与服务平台,推送教研、培训和科研网络资源,为教师提供方便、灵活、个性化的信息化学习环境,实现教师继续教育“学习空间人人通”。
创新教育管理和公共服务模式,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工作的全面深度融合。充分运用信息化教育管理服务平台,促进教育决策科学化、公共服务系统化、学校管理规范化。充分运用教育电子政务系统和电子校务系统,提高教育管理效率。运用信息技术优化校园管理与服务流程,提高校园生活服务信息化水平。用信息技术手段实现招生考试、学生流动、资源配置和毕业生就业等管理与动态监测,增强教育公共服务能力。进行教育管理数据仓库数据挖掘,提高教育科学决策水平。
三、重点项目
1.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项目。
提升教育城域网性能。拓宽泰州教育城域网主干带宽,在充分利用现有网络设备的前提下,根据省教科网规范要求,优化网络交换配置,探索采用光纤直驱方式进行教育城域网环网改造。全市中小学基本实现以千兆带宽接入教育城域网、百兆及以上带宽到桌面。加快幼儿园校园网建设,2014年所有中心幼儿园建成校园网并光纤接入教育城域网。
建设泰州教育云。根据江苏教育云整体建设规划,采用先进的理念和技术,基于现有网络交换系统、服务器系统、数据存贮和灾备系统等进行硬件基础升级改造,完善数据中心基础环境和数据中心安全防护系统,采用虚拟技术、存贮联合技术和云计算技术改造泰州教育城域网数据中心,提升现有系统服务能力和运行效率,为学校、教师、学生等用户提供云认证、云存储、云应用等服务。探索采用购买服务的形式,依托IT企业和网络运行商建设学习辅导云服务平台,提供基于教育城域网、本地公共互联网、广播电视网以及移动数据网络的泛在学习云服务。
2.数字化校园建设项目。
进一步提高学校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水平。所有学校全部配备网络视频互动多功能室,推广课堂教学交互多媒体设备及录播教室,基本满足网络环境下多媒体互动教学和校际研训交流需要。通过利用区域教育网络数据中心和IT运行商数据中心提供的云服务,形成学校个性化应用和资源存储的服务能力。基本实现校园内无线网络宽带全覆盖,建设一批一人一终端的学生网络教室,为数字化泛在学习提供支持。“生机比”达6:1,“师机比”达1:1要求。职业学校加快建设一批数字化技能教室,探索建设虚拟现实实训室。
进一步提升学校信息化应用水平。加强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在教师备课、教研、课堂教学中普遍使用信息化手段,利用网络不断丰富学生德育活动,积极推进学生的数字化学习,更加广泛地采用信息化手段进行学校教育教学管理和校园生活管理。强化师生信息化应用意识,全面提升教师的数字化教学能力和学生的数字化学习能力。通过数字化校园创建,促进一批学校在运用信息技术手段进行教育教学改革、创新教学方法、丰富数字化教育教学资源、提高教育管理信息化水平等方面形成一定特色。
3.优质教育资源建设与共享项目。
大力引进优质教育资源。整合现有教育教学资源库,进一步丰富教学课件、教学参考、图书期刊、教学工具书、虚拟实验等通用资源库,建立资源搜索引擎,为教师教研、课堂教学及学生学习提供资源。集中开发本地学习资源。建设基于学习任务和知识点问题的微视频、题库,提供强大的知识搜索引擎。到2015年基本建成覆盖初高中主要学科的学习资源库。
积极聚合网络教研的有效资源。通过网络备课、课堂观摩、网上评课等跨时空的教学研究活动集聚教学案例、教学反思和互动交流的网络教研资源。推进学科基地资源网络化,形成学科教学资源特色基地。推广“录播教室”系统应用,鼓励学校参与区域化优质视频课程资源建设,逐步积累覆盖各门学科示范录像资源。
建立优质资源的审核、奖励制度。评比遴选优质教育教学资源。鼓励多方参与投入建设,发挥多方优势,逐步形成政府购买公益服务与市场提供个性化服务相结合的资源共建共享机制。
职业教育重点开发实训教学资源。围绕实训教学的实际教学需要以及地方产业转型升级对技能型人才培养的要求,通过学校、企业、专家共同合作等多种形式进行资源开发,建立满足实训教学的数字化课程资源。
4.教师信息化应用能力提升项目。
全面开展教师信息化应用能力培训。建立教师信息化应用能力培训制度,把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纳入教师教学基本功考核。建立培训平台,开发具有泰州特色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课程,开展教师网络和多媒体设备操作能力、网络信息资源的获取与共享能力、多媒体教学软件制作和数字化教学设计的培训。开展课题研究,引导教师充分应用信息技术积极参与教育教学变革,提升教师信息化环境下教育教学新模式的探索与实践能力,提升信息化管理与服务能力。培养一批信息技术专业骨干,提高网络维护以及教育教学软件的研制与开发能力,为信息化应用提供保障。培养数字化教学能手,开展数字化教学优秀教学设计和优质课评比活动,评比数字化教学能手,为数字化教学开展提供人力资源保障。
5.数字化学习项目。
探索数字化课堂教学新模式,创新课堂教学模式和学习方式。建立智能化课堂教学和学生自主学习服务平台,提供数字化课堂教学、数字化自主学习和学习管理服务。为每个教师提供教研教学空间,支持教师网络备课授课,支持教师通过平台实施个性化选修、主题性教学、分层教学等,支持教师备课和教学交流,实现教学资源共建共享。为每个学生开设学习空间,支持学生随时随地的进行自主学习和小组合作学习,支持学生交流协作,实现高效的人机交互、师生交互、生生交互。实现校园内无线网络环境下,支持有效开展基于多样化终端的课堂教学和任何时间、任何地点的便捷的个性化学习。
探索学生课外网络学习辅导的新模式,开拓学生课外学习辅导空间。建设支持学生通过家庭及社区网络、3G移动终端、IPTV等的课外学习辅导服务平台,为每个学生提供网络学习资源和个性化的学习空间,提供个性化的学习辅导,有效遏制有偿家教。对学生学习活动的过程进行全面记录,开展学习分析,诊断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优势与不足,根据学习者的认知规律和学习差异性,提供学习导航。整合全市名师资源,建立网上答疑解惑学科教师队伍,通过网络交互指导学生不断优化学习内容和学习方法,提高学习质量和学习效率。
探索新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拓展学习新方法。推进普通中小学数字化探究实验室、学习工具软件的应用,开展自主性学习。探索基于物联网的事物发展过程信息的采集、发布和共享,围绕社会和自然科学等课程知识,开展探究性学习。探索职业教育虚拟仿真、数字化技能教室的应用,开展数字化实训教学。
以省“数字化学习”试点为引领,积极开展中小学“数字化学习”推广工作。发展一批泰州市“数字化学习”试点校,探索基于数字化学习的课程建设、教学评价、学习管理模式,形成数字化学习整体推进方案。建立学生数字化学习的运行机制,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使数字化学习常态化。
6.城乡网络结对项目。
构建城乡义务教育学校网上结对平台,全市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全面实现网上结对,形成城乡义务教育学校网上一体化新模式。通过网络结对,交流教学课件、优秀课例视频、试卷习题、教学素材等资源,实现学校教育资源特别是校本教学资源的共享。通过网络参与对方的备课活动,共享网上电子备课,构建网上一体化备课模式。通过视频会议系统和自动录播系统,开展网上听课、评课、校本教研、同课异构等网络教研交流活动。通过网络直播或录播,共同组织校本培训,共享教师培训资源。通过网络共同组织学生团队活动,实现网上互动,辅助学校德育教育。通过网络结对,实现学校、教师和学生的良性互动,互相学习,相互促进,共同提升教育教学质量,促进优质教育均衡。
7.教育质量监测和评价项目。
建立全市义务教育质量监测平台。基于数字校园平台架构义务教育质量监测平台,对学生综合素质发展、教师专业发展和校长任期目标的学校发展进行动态监测和评价,促进义务教育质量的稳步提升。建设市义务教育质量监测数据库,对不同时期的监测数据进行比较分析,形成过程性、阶段性和发展性的评价报告,研究变化规律,预测发展趋势,指导、调整教育决策。
建立高中教学质量监测、评价平台。建立支持课前、课中、课后教学的评测分析系统,进行教师课堂教学行为的科学诊断和学生学习质量的测评。利用数据挖掘技术,对教师课堂教学提供数据分析、评价与指导的技术支持,为改进课堂教学提供决策依据与具体指导。对学生学习成绩数据进行动态分析,为改进教与学提供依据。
8.市民学习平台建设项目。
建立泰州市民学习平台,为不同年龄、不同学历层次、不同知识背景的广大市民提供终身学习支持,实现市民在线学习,促进学习型城市建设。引进、开发市民终身学习的课程资源以及公共专题学习资源,指导市民科学学习和使用学习资源,营造“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的学习氛围。
四、保障措施
1.组织保障。
加强各级教育信息化领导小组建设,充分发挥教育信息化领导小组统筹规划、宏观调控和引导决策的作用。明晰教育信息化管理部门职能定位,加强教育信息化推进的组织协调,组织实施教育信息化工作。学校明确教育信息化管理和技术保障机构,有条件的学校成立教育技术中心。建立教育信息化专家队伍,对立项、研发、评估等过程进行论证和指导,为泰州教育信息化工作提供智力支持。
2.经费保障。
明确各级政府在教育信息化建设过程中的主体作用,切实加大对教育信息化的投入。将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和重点项目建设资金列入财政专项支出。建立教育信息化运行维护经费保障机制。形成多方投入的经费保障机制。不断拓宽经费筹措渠道,引入市场化机制,鼓励企业和社会资本参与教育信息化建设,保障教育信息化建设可持续长效发展。
3.制度保障。
建立教育信息化三年规划的任务分解表、评估指标,促进规划顺利、有序地推进。建立教育信息化项目责任制,加强项目实施的过程考核,提高教育信息化项目实施的效能。
把教育信息化建设和应用情况纳入市(区)教育的年度考核,制订区域教育信息化建设和应用水平评估指标,开展区域教育信息化建设和应用水平检查和专项督导。把教育信息化建设和应用情况纳入对学校的年度考核。把教师教育信息化应用实绩纳入职称评定和绩效工资考核。对学校在教学和教育管理信息化应用中取得的经验在全市推广,对在教育教学中信息化应用有创新的教师予以褒奖。
4.安全保障。
进一步完善网络安全和数据安全系统,提高网络安全和运行维护管理能力。加强网络防攻击能力,提高数据同步、灾难恢复系统可靠性。建设安全可靠的网络监控系统,加强信息内容管理和网络安全监控,实现对整个教育网带宽进行合理有效的管控,使得网络带宽资源能够得到充分合理的利用,提高网络维护管理和安全管理水平。
建立教育信息化安全运行保障机制。严格执行国家和省网络、信息安全相关法规、政策,全面实行信息安全风险评估与等级保护制度,建立信息安全组织管理体系,健全教育城域网统一的网络运行、网络安全、数据安全等规章制度和技术保障措施。落实信息安全责任制。进一步加强区域和学校的网络有害行为防范能力和不良信息监管力度,防止暴力色情等有害信息对校园文化的侵害。
抄送:省教育厅。
泰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2013年3月20日印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