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州市人民政府 市政府文件 市政府关于印发泰州市区水利现代化规划的通知 mobile99365365_365bet正网注册_best365彩票

<legend id="h4sia"></legend><samp id="h4sia"></samp>
<sup id="h4sia"></sup>
<mark id="h4sia"><del id="h4sia"></del></mark>

<p id="h4sia"><td id="h4sia"></td></p><track id="h4sia"></track>

<delect id="h4sia"></delect>
  • <input id="h4sia"><address id="h4sia"></address>

    <menuitem id="h4sia"></menuitem>

    1. <blockquote id="h4sia"><rt id="h4sia"></rt></blockquote>
      <wbr id="h4sia">
    2. <meter id="h4sia"></meter>

      <th id="h4sia"><center id="h4sia"><delect id="h4sia"></delect></center></th>
    3. <dl id="h4sia"></dl>
    4. <rp id="h4sia"><option id="h4sia"></option></rp>

        市政府关于印发泰州市区水利现代化规划的通知

        发布日期:2013-03-06 15:53 浏览次数:
        • 文 号:泰政发〔2012〕225号
        • 发文日期:

        各市(区)人民政府,泰州医药高新区管委会,市各委、办、局,市各直属单位:

          《泰州市区水利现代化规划》已经市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实施。

          泰州市人民政府

          201212月15


         

        泰州市区水利现代化规划

          水是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泰州争创全省转型升级示范区、建设“产城一体的医药名城、形神兼备的文化名城、富有魅力的生态名城”三大名城、“力争全市2018年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奋斗目标,均对水利发展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为科学指导泰州市区水利现代化建设,特制定本规划。

        第一章  水利发展现状与面临的形势

          一、地形地貌与水系概况

          泰州市区位于江淮冲积平原区,地形平坦,境内总体地势中间高、南北低,地形地貌以平原、圩洼为主。以扬州路、东进路、南通路、老328国道为界,路北属里下河地区(占总面积约24.6%),地面高程一般为2.64.0m,区内水网密布,坑塘众多,以圩区、荡区为主;路南属通南地区(占总面积约75.4%),以312省道沿线为界,又可分为通南高沙土地区与沿江圩区,312省道以北属通南高沙土地区,地面高程一般为4.55.5m,土质砂性,下层多粉砂和极细砂,保水性能差;312省道以南属沿江圩区,地形向长江微倾,地面高程一般为2.53.5m,大部为低漫滩,是近两千年来长江冲积、沉积物或古沙洲并岸而成,土质以沙壤土及粉沙土为主。

          泰州城市水系由河流、湿地及其他水域构成,按其功能分为防洪排涝、饮用水源、景观娱乐功能及航道运输功能、其他功能和复合功能,城市水系大多兼有综合功能。泰州引江河、新通扬运河、泰东河、卤汀河是里下河地区的骨干河道;南官河、周山河、老通扬运河、宣堡港、古马干河等是通南地区的骨干河道。市区一级河道有12条192.31km,二级河道有15140.87km,三级河道有1696.98km,其余均为四级河道,计600.99km,一~四级河道共计1031.15km。数量密度为0.54/km2,长度密度为1.63km/km2

          二、水旱灾害

          泰州处于江淮之间,水旱灾害相对频繁,梅雨是形成水灾的主要原因,受台风影响形成的暴雨是另一个方面,而且有时会出现先旱后涝、旱涝急转、旱涝交替的现象。据统计,1949年以后发生的水灾有10次,即:1949195319541965196919721975199119982003年,其中较严重的有4次,即:1949195419751991年。较严重的旱灾发生在:195919661978199720072010年。

          三、水利发展现状

          经过多年持续不断的兴水利除水患,在防洪除涝、水资源配置与高效利用、水生态环境保护、农村水利、水管理与公共服务等方面均取得了巨大成就,为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坚实的水利保障。

          1.基本建成防洪除涝工程体系,抗灾减灾能力进一步巩固。经过长期的不懈努力,市区防洪除涝格局基本形成,建立了长江堤防、里下河圩堤、328国道控制线等主要防洪屏障。目前,长江泰州段堤防和小型通江建筑物基本达到50年一遇的防洪标准、中型建筑物基本达到100年一遇的防洪标准。主城区86km2基本实现洪涝可挡、可排,水位可提、可降,水质可改,游船可航,河水长流,防洪标准基本达到100年一遇和排涝标准达到20年一遇;通南区域排涝标准基本达到10年一遇、里下河区域排涝标准基本达到5年一遇。成功抵御了2006年、2007年里下河地区洪水、2007年通南地区严重干旱和2010年建国以来泰州第三大强降雨,减轻了水旱灾害对经济社会以及生态环境造成的损失和影响。

          2.水资源保障能力进一步增强,节水型社会建设取得成效。通过长江、泰州引江河等工程建设与优化调度,一方面基本保障了城乡供水安全,另一方面促进了河网水体流动,有效提高了水资源保障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良性循环的能力。农业供水保证率基本达到80%以上,重点工业供水保证率达到95%,生活供水保证达率到95%,节水型社会建设体系已初步形成,用水效率也得到显着提高。2010年,市区人均年用水量583.69m3;万元GDP用水量73.1m3,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17.1m3。强化饮用水源地保护,加强水源地的监测和巡查,建成城区备用水源泵站,提高了应对突发性水污染事件的能力。

          3.农村水利建设成绩显着,服务民生能力大大加强。重点加强了农村圩区治理、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节水灌溉改造、农村河道疏浚等方面建设,农村供水、水环境、水安全和农业生产条件都得到了显着的改善。市区范围内耕地有效灌溉面积占耕地面积80%,旱涝保收田面积占耕地面积72%、占有效灌溉面积90%,节水灌溉工程面积占有效灌溉面积60%

          4.水环境综合治理力度加大,水文化建设成果丰富。近年来在城市防洪工程建设的基础上,加快了城市水环境治理的步伐。尤其是从2010年开展了城区河道整治工程、城区水源调度工程、城区防洪排涝调控工程为主要内容的水生态环境提升工程。工程兼顾了防洪、排涝、调水、活水、景观等五大功能,功效显着,基本实现了城区河道“水面可亲、水体流畅、水质优良”的总体目标。同时还加强水文化的研究与实践,已初步形成富有泰州特色的水文化。凤凰河、引江河已升级为“国家水利风景区”。

          5.水利行业管理改革稳步推进,水利社会管理能力明显提升。依法编制了一批水利相关规划,行政许可制度不断规范,水利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得到加强,水利工程能力非自然衰减趋势得到控制。完成了《泰州市城市水系规划》并经市政府批准实施,出台了《泰州市水利工程管理办法》,水利建设及涉河管理做到依法有据。水利建设管理逐步完善,水利工程质量与安全分级监督管理体系开始起步。出台了《关于加强全市农村河道长效管理的意见》,农村河道管理显着加强。加大长江非法采砂打击和违章侵占处置力度。水利人才队伍持续增强,人才结构和素质得到改善提高。

          四、存在问题

          1.防洪除涝整体水平不高。长江沿线局部河势不稳,长江沿线堤防涵闸未全面达标,通南沿江及局部低洼地区排涝标准不高,难以适应沿江开发和经济发展的需要。里下河地区湖荡滞蓄面积减少,外排出路不足,上抽通道不畅。通南地区的引排体系未完全配套,加上受长江低潮位的影响,局部干旱也时有发生。

          2.水资源供给问题依然存在。泰州本地水资源不足、空间分布不均,主要依靠长江过境水资源,但沿江引提水能力不足,加之引江口门、泵站和内部河网尚未完全配套,导致水资源供给相对不足,在长江潮位低、干旱年份枯水期时问题较为突出。此外,由于水环境污染未得到根本遏制,水质型缺水问题仍然存在。部分地区、部门节水意识仍然不强、用水浪费现象仍然存在。

          3.农村水利发展相对滞后。与城市水利工程建设相比,农村水利建设步伐仍然滞后,农村水利发展保障能力可进一步提升。规划范围内现状年旱涝保收田面积率为72%,节水灌溉工程面积率为60%,中沟以上灌排工程配套率和完好率不到80%,田间工程配套率及完好率不到70%,与江苏省农村水利现代化建设标准相比还有一定差距。现状河道整治仍然以疏浚为主,河道的综合性整治还需加强,农村河道轮浚与长效管理机制需要进一步完善。

          4.水生态保护压力较大。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工业向园区集中,人口向城市集中,水环境保护压力进一步加大。根据江苏省水环境监测中心泰州分中心2010年的常规监测及全覆盖监测资料,市区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仅为52.6%。高沙土地区的水土流失、河道坍塌淤积等问题仍然未得到彻底解决。水生态保护和水环境治理仍然滞后,污水集中处理程度不高、面源和点源污染、水面被侵占、水系不通、水体污染、水体自净能力下降等问题依然存在,水资源开发利用与环境保护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5.现代水利管理体制与机制尚未健全。与水利现代化相适应的水利管理体制与机制尚未健全,水资源的统一规划、统一配置、统一调度、统一管理还有待加强。水利工程运行管理和维修养护方面的投入非常不足,工程老化、失修等问题仍然突出,影响工程功能的正常发挥。地方性水法规政策和规划体系还需进一步健全,依法行政工作仍存在薄弱环节。水利科技与信息化水平需要大力提高,水利人才队伍建设也仍需进一步加强。

        第二章  水利现代化的内涵与规划目标

          经过多年来的水利建设,泰州市区已初步建成了“挡、排、灌、降、控”功能相对完备的水利工程体系,但与城市化发展速度相比,水利建设和发展仍然滞后。因此,以水利现代化建设为契机,重点围绕防洪排涝保安、供水保障、高效用水、农村水利、水生态保护、管理体制改革等方面,高起点、高标准、高水平、全方位推进水利现代化建设,是泰州市区水利发展的客观需要。

          一、水利现代化的内涵

          泰州市区水利现代化的主要内涵包括以下五个方面:人水和谐的治水理念,安全可靠的工程体系,健康优美的河湖环境,传承创新的文化景观,科学高效的管理保障。以“江淮安泰,清水利民”为愿景。

          二、指导思想与基本原则

          指导思想:将水利作为泰州基础设施建设的优先领域,把严格水资源管理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战略举措,统筹水安全、水资源和水环境综合治理,进一步提升防洪减灾、民生保障能力。

          基本原则:以人为本、民生优先;科学治水、人水和谐;重点突破、统筹兼顾;政府主导、社会协同;改革创新、适度超前。

          三、 总体规划目标

          根据《江苏水利现代化规划》(2011—2020)及其所确定的“江苏水利现代化评价指标体系”,结合泰州实际,确定6大类、22项指标作为市区水利现代化指标体系(参见表1),并对水利现代化的建设程度进行评判:综合得分达到90分以上、单项指标实现程度达到80%以上(其中关键性指标达到90%以上)、人民群众对水利现代化建设成果的满意率达到70%以上时,判定为“基本实现水利现代化”。

        表1:泰州市区水利现代化指标体系

        序号

        指标

        权重(%)

        目标值

        防洪减灾工程能力

        20

        1

        流域防洪达标率*

        8

        100%

        2

        区域防洪除涝达标率

        6

        100%

        3

        城市防洪除涝达标率

        6

        100%

        水资源供给与效率水平

        16

        4

        供水保证率

        7

        农业90%,重点工业95%生活97%

        5

        万元GDP用水量*

        6

        70m3

        6

        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

        3

        17m3

        河湖水质与水生态状况

        17

        7

        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

        7

        85%

        8

        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

        4

        100%

        9

        水域面积率

        4

        13%

        10

        水土流失治理率

        2

        85%

        农田水利保障能力

        12

        11

        旱涝保收田面积率*

        5

        85%

        12

        灌溉水利用系数

        3

        0.65

        13

        农村河道有效治理率

        4

        95%

        水管理能力

        20

        14

        水资源管理达标率

        3

        100%

        15

        骨干河湖管理达标率

        3

        100%

        16

        水利工程设施完好率*

        6

        骨干工程95%,农水工程80%

        17

        防汛防旱管理与应急能力

        6

        100%

        18

        基层水利管理服务水平

        2

        90%

        发展保障能力

        15

        19

        重要水管理事项有效实施率

        3

        100%

        20

        水利投入政策到位率*

        6

        100%

        21

        人才结构达标率

        3

        90%

        22

        水利科技信息化水平

        3

        90%

        人民群众对水利基本现代化建设成果满意率

        \

        70%

          注:*为关键性指标

          规划到“十二五” 期末(2015年),泰州市区水利重点薄弱环节建设初见成效,水利现代化短板指标得到缓和。到2016年,初步建成现代化水利综合保障体系。到“十三五”期末(2020年),泰州市区水利综合保障体系得到进一步完善,水利现代化水平得到进一步提高。根据泰州市区水利现代化目标值,对泰州市区水利现代化现状水平和规划年实现水平进行评估(参见表2)。

          表2:泰州市区水利现代化指标的规划目标值

        指 标

        目标值

        2010

        2016

        一、

        防洪减灾工程能力

        流域防洪达标率*

        100%

        87.8%

        95.0%

        区域防洪除涝达标率

        100%

        69.1%

        82.0%

        城市防洪除涝达标率

        100%

        57.5%

        80.0%

        二、

        水资源供给与效率水平

        供水保证率

        农业90%,重点工业95%,生活97%

        农业80%,重点工业95%,生活95%

        农业90%,重点工业97%,生活100%

        万元GDP用水量*

        70m3

        73.1m3

        70m3

        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

        17m3

        17.1m3

        17m3

        三、

        河湖水质与水生态状况

        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

        85%

        52.6%

        70.0%

        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

        100%

        100.0%

        100.0%

        水域面积率

        13%

        11.3%

        12.1%

        水土流失治理率

        85%

        50.0%

        68.0%

        四、

        农田水利保障能力

        旱涝保收田面积率*

        85%

        72.0%

        82.0%

        灌溉水利用系数

        0.65

        0.61

        0.66

        农村河道有效治理率

        95%

        80.0%

        88.0%

        五、

        水资源管理达标率

        100%

        80.0%

        100.0%

        骨干河湖管理达标率

        100%

        80.0%

        92.0%

        水利工程设施完好率*

        骨干工程95%,

        农水工程80%

        骨干工程85%,

        农水工程70%

        骨干工程91%,

        农水工程78%

        防汛防旱管理与应急能力

        100%

        84.0%

        90.0%

        基层水利管理服务水平

        90%

        75.0%

        82.0%

        六、

        发展保障能力

        重要水管理事项有效实施率

        100%

        80.0%

        90.0%

        水利投入政策到位率*

        100%

        82.0%

        90.0%

        人才结构达标率

        90%

        63.8%

        75.0%

        水利科技信息化水平

        90%

        70.0%

        80.0%

          四、总体规划布局

          根据泰州城市功能定位需求和“三个名城”的建设目标,从保障泰州市区防洪安全、水资源安全和水生态环境安全出发,综合考虑经济社会发展、防洪除涝、水资源调配、水资源与水环境保护、河湖生态保护与修复、现代农业发展等要求,以水系优化布局为基础,以巩固和提升防洪减灾能力、水资源供给与效率水平、河湖水质与水生态状况、农田水利保障能力、水管理能力和发展保障能力为重点内容,构建“三区五湖、四纵八横”的水利现代化建设空间布局。

          “三区五湖、四纵八横”:“三区”指以老328国道控制线、312省道控制线为界将泰州市区由北至南分为里下河圩区、通南高沙土地区和沿江圩区;“五湖”指规划的翔凤湖、天德湖、药城新湖(杏林湖)、凤栖湖(凤祥湖)、龙窝湖;“四纵”指泰州引江河、卤汀河——南官河一线、泰东河——凤凰河——团结中沟一线、两泰官河——南干河——西干河——红旗河——苏陈河一线;八横”指新通扬运河、老通扬运河、周山河、鸭子河、乐园河、许庄河、宣堡港、古马干河。

          五、主要任务

          将“确立战略地位,突破五大瓶颈,建成六大体系”作为泰州市区水利现代化建设的主要任务,加快水利现代化建设的步伐,开创泰州市区水利发展新局面。

          1.确立战略地位。“水是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这是党中央、国务院对新形势下水的重要地位和作用作出的科学定位。进一步明确和巩固新形势下水利在泰州市区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战略性地位,把水利工作放在地方党和政府事业发展更加突出的位置,把水利作为基础设施建设的优先领域。

          2.“突破五大瓶颈”。即:在全面巩固提升防洪除涝能力上取得突破,在全面改善水生态环境质量上取得突破,在水利城乡一体化上取得突破,在改革创新水管理体制机制上取得突破,在资金投入和水利人才的保障上取得突破

          3.建成现代化的水利综合保障“六大体系”。即:标准较高、协调配套的防洪减灾工程体系;优化配置、高效利用的水资源保障体系;有效控制、河湖健康的水生态保护体系;生态高效、宜耕宜游的农村水利体系;依法治水、管理规范的水工程管理服务体系;综合配套、保障有力的水利发展支撑体系。

        第三章  防洪减灾工程体系建设

          一、流域性防洪

          规划工程建设主要包括长江大堤加固改造工程、长江河势控制工程、沿江建筑物改扩建工程、口岸闸深塘抛石及护岸加固处理等、新通扬运河堤防加固工程等(参见表3)。长江主江堤堤顶高程按长江设计洪水位加2.0m超高确定,通江港堤堤顶按长江设计洪水位加1.5m超高确定。岸线利用段江堤形成成片高地的堤后(前)高地宽度不低于50m,且其顶面高程在设计洪水位0.5m以上,经专门论证后堤顶高程可适当降低。规划加固主江堤12.45km、港堤3.7 km,建挡浪墙及堤顶公路27.3 km。长江河势控制工程主要包括高港区同兴段、高新区永长圩和扬湾段等河段的抛石护岸工程建设。沿江建筑物改扩建工程主要包括沿江相关闸、站、涵的拆建、改造和新建工程。新通扬运河泰东河~苏红河段北堤防进行达标建设。

          二、区域性防洪和排涝

          1.沿江圩区。除长江堤防外,南官河(含送水河)堤防是本区防洪屏障。按挡御5.0m水位要求加固圩区段堤防,堤防顶高程6.0m、顶宽5m、边坡1:3,涉及南官河、送水河、北箍江、宣堡港等堤段。北箍江南堤及312省道一线,亦按照上述工程标准进行加固。在排涝方面,全面疏浚整治河道,拓浚、整治内部河道;现有排涝动力52.06m3/s,近期规划新建泵站94m3/s,远期在近期基础上新建泵站69.5m3/s

          2.通南高沙土地区。规划全面疏浚整治河道,打通断头河,有效提高河网引排调蓄能力。近期沿周山河以北、328国道以西适当控制,远期沿苏陈河——西干河——南干河以西、宣堡港以北进行适当控制。对地面高程低于5.0m且难以控制地面建设高程的已建成区,排涝立足自排,辅以抽排。同时洼地治涝工程结合水环境改善,将泵站建成双向引排型式。

          3.里下河地区。加固或拆建里下河圩区病险圩口闸。在排涝方面,全面疏浚整治河道;对未达标圩口需新增泵站,新通以北现有排涝流量78.12m3/s,近期新建流量39.8m3/s,远期在近期基础上新建15.35m3/s;新通以南现有排涝动力50m3/s,规划近期新建33m3/s,远期在近期基础上新建10m3/s

          三、城市发展重点区域的防洪除涝

          规划开展城市发展重点区域的防洪除涝工程建设,全面提升城市防洪排涝能力。规划的重点工程项目有:城区东北片防洪工程(世行贷款项目)、主城区防洪完善工程、南官河整治工程、周山河整治工程、凤凰河南延工程、宣堡港治理工程等重点河道综合整治工程,高新区和高港区城区的河道整治、涵闸建设工程等(参见表3)。

        第四章  水资源保障体系建设

          一、 用水总量控制

          1.严格区域用水总量控制。围绕水资源配置、节约、保护和管理,建立和完善以行政区域为单元的地表水用水总量、地下水开采总量管理制度。在区域用水总量控制的基础上,进一步实施用水户取水总量、用水效率和退水控制,加强定额管理,完善用水总量控制体系及考核奖惩办法。

          2.严格取水审批制度。严格执行水资源论证制度,明确取用水准入标准。对重点行业新建或扩建的项目严格执行水资源论证,并逐步推进工业园区的水资源论证试点工作。加强取水许可的全过程监管,包括取水审批、日常监督管理和竣工验收,严格执行“三同时”制度。建立取水许可区域限批制度,明确新增取水许可控制指标,严格新增取水的审批,对取用水量达到区域用水总量或年度控制指标的区域,限批新建、扩建取水项目。

          3.加强用水户管理。重点加强用水大户的管理,实施用水户取水总量、用水效率和退水控制。

          二、节水型社会建设

          1.严格用水效率控制。按照江苏省用水效率控制指标,提出具体实施方案,全面提高各区域、各行业的水资源利用效率。加强重点行业、重点单位的用水定额管理工作,提出严格的用水定额标准。

          2.节水型载体建设。加快推进以农业、工业和生活节水为主要内容的节水减排工程建设,以节水型载体建设为重点加快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十二五”期间重点开展节水型农业、节水型企业、节水型学校、节水型社区、节水型单位(机关)、节水型宾馆等六大类载体创建工作。

          3.节水设施“三同时”、“四到位”制度。严格实施节水设施“三同时”管理制度,将推广应用节水新技术、新设备工作纳入法制化轨道。加强节水评估,配套建设节水设施,节水设施应当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和同时投入使用。加强节水“四到位”管理,所有取用水单位做到用水计划到位、节水目标到位、节水措施到位、管理制度到位。“十二五”期间重点创建节水技改(节水“三同时”)单位11家。

          4.完善用水计量与统计制度。按照国家相关标准,对用水计量设施的购置、安装、维护和检定进行严格管理。强化计量用水管理工作,工业用水一级计量设施安装率达到100%,二级计量设施安装率达到80%以上;居民用水实施水表分装到户,计量收费。规范用水统计制度,为水资源科学化、规范化管理奠定坚实基础。

          5.健全节水评价和奖惩机制。制定科学合理的节水奖励办法,对在节水减排管理、节水减排技术研究和推广中做出显着成绩的单位及个人给予表彰和奖励。对排污大户采取更加严格的用水定额管理,超用水指标或排污指标实行经济惩罚,促进企业同时考虑节水和污水治理。

          6.加强非传统水源利用。加强对雨水、中水等非传统水源的开发利用,促进节水减污、减排目标的实现。将非传统水源利用纳入节水型社会建设的重要任务,按照非传统水源使用率达到8~10%的目标逐步开展。采取一水多用、串联用水、循环用水,加大再生水和非常规水的使用比例,优先采用再生水搅拌、再生水养护。

          三、供水保障能力建设

          1.完善水资源配置格局。加快沿江引水闸站的改造或新建工程,规划新建高港区龙窝站提水工程,扩大沿江引水能力,增强调度动力。加强高港枢纽、引江河调水泵站、中干河枢纽等工程的调度运行,提高区域内部河网引调水能力。实施引江河二期、卤汀河拓浚、泰东河拓浚等引江输水骨干工程建设,增加调引水量,提高里下河地区的供水能力。通南地区加强引江河道和内部河网水系的综合整治,完善河道供水网络,提升河道引排能力。实现里下河地区和通南地区的水体交换,达到江淮互济的目标。

          2.加强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加强长江泰州调水水源保护区、泰州引江河泰州保护区、新通扬运河泰州调水保护区等集中式饮用水源地(包括备用、应急)的保护工作,建立饮用水源地安全保障体系。实现“一个保障、二个达标、三个没有、四个到位”总体目标。“一个保障”是指保障水源地供水安全,正常情况下水源地安全供水,突发事件情况下保证应急供水;“二个达标”是指饮用水源地水质达到国家规定的水质标准,供水保证率达到97%以上;“三个没有”是一级保护区范围内没有与供水设施无关的设施和活动,二级保护区围内没有排放污染的设施或活动,准保护区范围内没有对水体污染严重的建设项目、设施和活动;“四个到位”是水源地保护机构和人员到位,警示标牌、分界牌的隔离措施到位,备用水源地和应急预案到位,水质自动监测和预警设施到位。

          3.完善应急水源建设与调度。完善引江河应急水源地的建设和管理,应急备用水源供水工程纳入市政管网统一规划,进行配套供水基础设施的建设。高港区以南官河作为备用水源地,规划到2015年完成南官河应急水源地的建设。加强饮用水源地的监测,提高预测、预报和预警能力,结合泰州城市水资源实时监控与管理系统的建设,实现饮用水水源地实时监控,进一步减少突发性水污染事件的影响程度,提高水利系统应急反应能力。

        第五章  水生态保护体系建设

          一、河道水质控制

          1.水污染排放总量控制。提出水污染物排放总量的控制指标,严格实施污染物总量控制方案,配合环保部门加强监督和管理。

          2.污水处理系统建设。从雨污分流、污水管网配套、污水处理厂建设等方面,全面提高城市生活污水的收集率和处理率,减少污染物入河排放量,并充分发挥污水处理厂的作用,保证污水处理厂的正常运行和使用。

          3.面源和点源污染治理。面源污染治理,主要是指城市面源污染与农村面源污染治理。点源污染治理,主要指生活污水治理,工业污水处理,固废垃圾集中处理。

          4.排污口综合整治。加强入河排污口监督管理,建立市区重点排水户管理信息平台。严格控制新增入河排污口的设置,对市中心商业区、居民居住小区等重要河道,以及入河排污量已超过限制水环境纳污能力的河道不再批准增设新的排污口。严格执行《排污口规范化整治技术要求》,加大排污口整治力度,关闭处于城市污水管网收集范围内的排污口,将污水改排市政污水收集管网,及其封堵废弃入河排污口。

          5.河道保洁管理。按照《泰州市水利工程管理办法》,依法加强河道的管理,有效控制河道两岸向河道内倾倒污水、污物的现象,加强河道环境卫生保洁,及时清除漂浮物、水草、杜绝河道内乱设渔网等障碍物,保持水面清洁和水体畅通,并保护河道水域内的水生鱼类,维持水生态系统平衡。严格执行河道蓝线管理,明确市、区、镇、村在各级河道管理中的责任,建立完善的统一管理和分级管理相结合的管理体系。建立和完善河道长效管理机制,明确河道的管护主体,落实管护经费,组建专业管护队伍,积极推行河道、村庄、路道、绿化“四位一体”的长效管护体制。

          二、 水面保护与补偿

          1.水域面积率恢复目标。市区适宜水域面积率定为13%,包含长江水域则为16%。在适度新增加水面的基础上,应加强坑塘、沟渠的水面保护,建立水面占用补偿机制,实行占补平衡。填埋河道水面的按1:1.5补偿;填埋坑塘、沟渠的按1:1.3补偿,辅助水面占用经济补偿的措施,确保水陆面积比例总体平衡和水面保护。

          2.清水廊道建设在“四纵八横、三区五湖”水系规划总体布局的基础上,以骨干河道为主打造清水廊道,加强内部水系畅通、河道疏浚及沿线排污口整治,科学调度闸站群,盘活水系,保障生态用水需求,提高水环境容量,改善水质。

          3.水系畅通工程。以水系规划总体布局为基础,以水系畅通为重点内容,全面疏通河道,消除断头河,确保水流畅通。主要包括:对主要的引排河道进行必要的延伸疏浚和拓宽,新开部分河道以连通水系,将原来纵横没有规律的河道重新调整为引排通畅的新格局,结合水景观的打造开挖人工湖,增加水面率,提高河网水环境容量和纳污能力,为改善水环境创造有利条件,总体上形成畅通的水系格局。与水系畅通工程相结合,对规划范围内河道进行全面疏浚、清淤,清除河床底泥,以减少河湖水体的内源污染。疏浚整治一~四级河道总长度1031.15km,其中疏浚河道958.69km,沟通河道18.47km,新开河道53.99km。疏浚整治河道断面不小于衔接段河道断面。修建桥涵要保持行水通畅,“四纵八横”骨干河道上跨河建筑物全部采用桥梁建筑物,保持过水断面不小于河道断面;其余河道的跨河建筑物尽可能采用跨河桥梁,采用涵闸型式时过水断面不小于河道高水位时的70%。通南高沙土地区河道疏浚整治还应加强河坡植被化和工程防护,重点河道采用生态护岸,以减少河道坍塌引起的水土流失和水环境污染问题。

          4.生态用水保障措施。河湖生态水位:通南高沙土地区为▽2.5~2.8m,沿江圩区为▽1.21.5m,里下河地区新通以北片为▽1.41.7m,新通以南片为▽1.52.0m。在冬春枯水季节,通过动力补水,满足区域生态水量需求,具体措施包括:利用新建的中干河水利枢纽和引江河城区生态调水泵站向主城区补水;利用泰州引江河高港枢纽(规划设计通南补水能力为100m3/s),通过送水河,向南官河补水,抬升河道水位;开辟凤凰河长江引水通道、利用沿江圩区的龙窝排涝泵站向周山河以南片区补水。

          5.高沙土区水土保持与河道岸坡整治市区通南高沙土地区总面积为386.3km2,是江苏省水土保持重点防治区。采取建设农田林网,搞好河、沟、堤坡植被和工程护坡以及沟头防护工程等措施,建立水土流失综合防治体系。同时,严格控制采矿、取土、挖砂等生产、建设活动,落实建设项目水土保持“三同时"制度,遏制人为水土流失的发展趋势。

        第六章 农村水利体系建设

          一、农村河网水系工程

          按照“畅通水系、恢复引排能力、改善环境、修复生态、拆坝建桥、方便群众”的要求,继续实施县乡河道和村庄河塘疏浚整治工程,并逐步开展农村生产河道及田间沟渠疏浚整治工程,建立河道轮浚和长效管护机制。农村村庄河道5~8年轮浚一次、县乡河道810年轮浚一次。结合里下河圩区和通南高沙土区河道的特点,以生态修复和治理为主开展岸坡防护工程建设。

          二、高标准农田水利建设

          按照科学规划、集中治理、统一标准、配套建设的总体要求,依据县级农田水利建设规划和农村水利建设规划,加强农田水利建设。突出抓好现有小型水源工程更新改造、小型灌区渠系续建配套节水改造,因地制宜建设高效节水灌溉和排涝工程,加强田间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实现田块水灌得上、排得出、降得下,全面提高小型农田水利工程设施配套水平。按照“渠道不乱、用途不变、优势互补、各记其功、形成合力"的原则,进一步整合各类涉及农田水利建设的资源,实行集中投入,连片治理,整区整乡推进,建成一批高标准农田水利建设示范区。新建或改造灌溉泵站807座、装机16981kw;衬砌渠道1380km,配套建筑物3978座;整治排水沟1045km,配套建筑物2062座;排涝站86座、装机12143kW(参见表3)。

          三、高效节水灌溉工程

          推广喷灌和滴灌工程总面积21000亩。其中,海陵区高效节水灌溉规划面积9000亩,高港区12000亩(参见表3)。

          四、农村饮水安全工程

          主要涉及高港区大泗镇、胡庄镇全镇域及孔桥地区的供水主管网的改造,饮水不安全人口7.43万人,新建供水管道49.6 km,管网改造122.55km(参见表3)。

        第七章  水工程管理服务体系建设

          一、规划与建设管理

          加快编制、修编、完善相关专业、专项的水利规划,完善规划体系,以及规划评估与滚动修订机制。适应区域发展要求,编制海陵区、高新区、高港区水利规划,完善区域水利综合规划。加强规划实施过程中的协调与监督,使治理开发与建设管理能够按照规划进行。

          二、水资源管理

          1.水资源管理体制改革。积极推进水资源管理体制改革,强化城乡水资源统一管理,建立完善水资源统一管理体制。加强与城建、环保、农业、国土等相关涉水部门协调合作,形成以水行政管理部门为主导,相关涉水部门协调的水资源统一管理体制,逐步理顺涉水事务的统一管理,有条件的情况下加强区级水务一体化管理与改革。

          2.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出台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实施意见,制订相应的实施方案。研究制定最严格水资源管理“三条红线”管控方案,完善水资源论证制度、取水许可审批制度、入河排污口设置审批制度和水资源有偿使用制度,进一步规范水资源管理中的行政许可、行政审批、行政征收、行政处罚等工作。建立完善水资源管理目标责任考核奖惩机制,建立市、区、镇三级水资源目标考核网络,对各区、镇进行水资源管理目标责任考核和监督检查。

          3.完善水资源有偿使用制度。进一步完善水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制定水资源费差别化征收政策,实现水资源费应收尽收。强化水资源费征收力度,对水资源费征收工作全面实现透明化和规范化管理,定期对水资源费及南水北调基金征收情况进行考核。规范水资源费征收、使用和管理,建立重点行业、用水大户稽查审查制度。完善水资源高效利用的经济激励政策。

          4.水资源管理能力建设。完成泰州市水资源实时监控系统建设,建立完善水资源基础数据库、水资源遥测系统、节水型社会管理系统、总量控制和定额管理辅助支持决策系统等的建设及其工作制度,完善水资源管理信息框架,完成县级分中心建设,实现与市、省水资源管理系统的互连互通。

          三、工程建设管理

          1.深化水利工程建设管理改革。加强市级水利质量安全监督站的力量。实行水利工程分级建设负责制、水利建设项目法人制,逐步推进政府重点水利项目“代建制”。逐步探索与现代水利建设快速发展相适应的建设管理模式,进一步发挥市场机制在水利工程建设中的作用。

          2.提高水利工程建设管理水平。严格涉水建设项目监管,严格履行涉水建设项目前置审批程序,做好项目建设的前期论证、规划、设计工作,加强项目建设的中期评估和重要阶段验收及竣工验收,完善项目后评价工作,加强水利建设市场监管,强化工程质量安全监督体系。加强涉水项目日常巡查和专项检查,岸线开发利用必须符合防洪规划、水功能区管理要求。

          3.水利工程管理。抓紧完善水利工程保护和管理等方面的政策法规体系,深化水管单位体制改革,逐步建立适应经济社会发展要求的水利工程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实现水利工程管理的良性运行。按照分级管理、分级负责的要求,全面落实好公益性、纯公益性水管单位基本支出和维修养护经费,逐步加大水利工程管理经费的投入。以河长制考核、水利工程管理考核及创建省级、国家级水管单位为抓手,完善各类工程管理的技术规范、操作规程和管理制度,加强水利工程的规范化、标准化管理,保证水利工程设施完好和效能发挥。

          4.河道管理逐条逐段划定蓝线保护范围,实行严格的蓝线规划控制,加强水域管理、涉水项目建设服务和管理。河道管理严格实行统一管理与分级管理相结合的管理体制,完善河道工程修建维护管理费征收使用政策。全面建立县乡河道和村庄河塘“河长制”管护制度,农村河道实施多位一体的长效管理。

          四、防汛防旱管理与应急能力建设

          1.完善防汛防旱管理体系。加快推进“指挥决策科学化、应急处置规范化、防汛抢险专业化"建设,健全完善防汛防旱应急管理体系,切实提高防汛防旱工作水平。进一步加强水利信息化和水文现代化建设,强化防汛防旱指挥部成员单位之间的会商决策、应急响应和联动机制。

          2.提高防洪防旱应急能力。在修编和完善防汛防洪防旱防台的各项预案,加大防汛专业队伍建设力度,加强物资储备和管理,开展市区骨干河道和城区洪水风险图的编制。健全应对严重自然灾害和突发事件的应急机动监测能力,加强突发事件预警系统建设和备用设施配备,提高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能力。

          五、 基层水利管理

          按照江苏省政府办公厅转发省水利厅等部门《关于加强乡镇水利(务)站建设意见的通知》(苏政办发〔2012〕9号),全面理顺乡镇水利站管理体制,增加对基层水利建设与管理的投入,将乡镇水利站和纯公益性水利工程管理单位的人员和事业经费纳入县级财政预算,夯实基层水利发展基础,提升基层水利管理服务能力。

        第八章 水利发展支撑体系建设

          一、水利法治建设

          1.推进依法行政。建立和完善依法科学民主决策机制,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规范水行政许可行为,加强对水行政许可的后续监管,全面推进政务公开,加强和改进制度建设,减少、化解相关社会矛盾,完善边界水事纠纷协调等制度。

          2.加大水行政执法力度。严格执行水资源论证、取水许可、排污口审批、水工程建设规划同意书、洪水影响评价、河道管理范围内的建设项目管理以及水土保持方案等制度。坚决打击长江非法采砂以及非法占用长江堤防岸线的行为,确保沿江水利工程的安全。严格按照《泰州市水利工程管理办法》的规定,加强河道的管理和保护。

          二、资金投入保障

          发挥政府在水利建设中的主导作用,将水利作为公共财政投入的重点领域,切实落实各项水利投入政策,市、区财政要按当年可用财力的2~4%足额安排水利建设资金,并逐年有稳定的增长。从土地出让收益中提取10%用于农田水利建设,从土地出让金中提取的农业土地开发资金,30%要用于农村水利建设。各区要从城市维护建设税中划出不少于15%的资金用于城市防洪排涝工程建设。各级财政每年安排一定比例的资金用于水工程、水资源管理。多渠道筹集资金,力争今后10年全社会水利年平均投入比2010年高出一倍。进一步完善水利建设资金政策,延长征收年限,拓宽来源渠道,增加收入规模。完善水资源有偿使用机制,合理调整水资源费征收标准,扩大征收范围,严格征收、使用和管理。

          三、人才队伍建设

          大力实施人才强水战略,抓住人才培养、引进、使用三大环节,以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高技能人才和基层人才为重点,以体制机制改革创新为动力,统筹推进各类水利人才队伍建设,为水利现代化发展提供有力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到2016年,90%以上岗位的需求与人才的专长能保持协调一致。

          四、 水利科技与信息化建设

          每年开展2~4项水利科技项目,争取每年有1项获江苏省水利厅科技项目立项资助、1项获江苏省水利科技优秀成果奖及其以上科技奖励。围绕水利重点业务应用,建立和完善水利信息化综合体系为建设内容,大力推进以水利信息基础设施、水利信息化保障环境和综合水利业务应用系统建设为重点内容的水利科技和信息化进程,全面提高水利工作科技含量。

          五、水文现代化建设

          以水文站网、水文巡测基地、水情分中心、水环境分中心、水文信息服务体系为主要内容开展市区水文现代化建设。

        第九章  规划实施

          一、实施原则

          根据规划目标的难易程度、规划任务的轻重缓急,制定分期、分步骤的实施计划。近期以泰州市区水利的薄弱环节和效益显着领域为重点进行规划实施,远期则全面开展各领域的水利建设,递进式的推进泰州市区水利现代化建设进程。

          二、实施计划

          本规划内容主要包括防洪减灾、水资源保障、水生态保护、农村水利、水工程管理服务、水利发展支撑等六大体系,规划重点工程总投资约39亿元,其中,20112016年投资23亿元、20172020年投资16亿元,按水利建设的主要任务划分,规划总投资中防洪减灾工程体系占39.1%、水生态保护体系占26.2%、农村水利体系占16.5%,水工程管理服务体系占7.5%,水资源保障占5.6%,水利发展支撑体系占5.1%(参见表3)。

        表3:泰州市区水利现代化建设重点项目安排及资金估算表

        序号

        投资估算(万元)

        2011-2016

        2017-2020

        总投资

         

        234875

        164605

        399480

        I

        防洪除涝减灾工程体系

        96553

        59537

        156090

        流域性防洪除涝工程1)

        12693

        27457

        40150

        区域性防洪除涝工程2)

        83860

        32080

        115940

        水资源保障体系

        9419

        12961

        22380

        引水泵站改扩建及其运行3)

        6165

        9855

        16020

        饮用水源地建设

        1440

        1080

        2520

        节水型社会建设

        1814

        2026

        3840

        水生态保护体系

        65904

        38821

        104725

        主城区水生态控制性工程

        (主要包括闸站)

        15000

        0

        15000

        以河道为主的水环境综合整治

        及其保护

        50904

        38821

        89725

        农村水利体系

        38680

        27120

        65800

        农村河网水系工程

        12181

        10419

        22600

        高标准农田水利建设

        18879

        15021

        33900

        高效节水灌溉示范工程

        2320

        1680

        4000

        农村饮水安全工程

        5300

        0

        5300


        水工程管理服务体系

        15099

        14878

        29977

        水资源“三条红线”管理方案

        及其实施

        977

        758

        1735

        防汛防旱管理与应急能力建设

        4096

        2825

        6921

        工程管理

        10026

        11295

        21321

        水利发展支撑体系

        9220

        11288

        20508

        水利法治建设

        及其相关政策完善

        464

        336

        800

        水利科技与信息化建设

        6297

        8901

        15198

        水文现代化建设

        583

        477

        1060

        江苏省长江采砂管理

        泰州基地建设

        424

        326

        750

        人才队伍建设

        968

        832

        1800

        水文化建设

        484

        416

        900

          注:1)流域性防洪除涝工程主要包括长江大堤加固改造工程、长江河势控制工程、沿江建筑物改扩建工程、口岸闸深塘抛石及护岸加固工程、新通扬运河堤防加固工程等。

        2)区域性防洪除涝工程主要包括城区东北片防洪工程、城区防洪完善工程、南官河整治工程、周山河整治工程、凤凰河南延工程、宣堡港整治工程、送水河河道及其堤防整治工程、防洪除涝闸站工程、太平闸站拆建、故土排涝站新建、送水河北侧泵站工程、大冯套闸拆建、高港区涵闸建设工程、苏红河圩堤加固改造等。

        3)引水泵站改扩建及其运行主要包括龙窝站扩建工程、高港枢纽生态补水工程、引江河调水泵站运行、中干河枢纽运行等。

        打印 关闭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