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市政府2014—2016年
为农服务工作三年方案的通知
各市(区)人民政府,泰州医药高新区管委会,市各有关部门(单位):
《市政府2014—2016年为农服务工作三年方案》已经市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泰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2014年4月2日
市政府2014—2016年为农服务工作三年方案
为进一步提高政府为农服务水平,构建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促进农民收入持续增长、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加快全市农业现代化和城乡一体化进程,现制定2014—2016年为农服务工作三年方案如下。
一、基本思路
以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和中央、全省农村工作会议精神为指导,以推进农业现代化和城乡发展一体化为目标,以让农民真正得到实惠为根本出发点,紧紧围绕当前为农服务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和矛盾,坚持市场化改革方向,坚持问题倒逼导向,突出改革创新,加快推进政府职能转变,强化公共性服务,放活经营性服务,积极探索主体多元化、服务企业化、运行市场化、为农社会化服务方式,全面提高农业生产经营、农民增收致富、农村社会管理等方面的组织程度和服务管理水平,在更高层次上建设农村小康社会,让广大农民平等参与现代化进程,共享现代化成果。
二、主要目标
以构建政府主导、实体支撑、部门和社会共同参与的为农服务体系为目标,以植保专业化、社会化服务为重点,不断拓展农业社会化服务的深度和广度。到2016年,逐步形成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农业支撑保护体系和农村社会管理机制。保证基本农田面积不减少,耕地质量有提高。到2016年,高标准农田比重达到65%,农业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86%,农田水利现代化水平达到85%,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服务基本实现全覆盖;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规模经营比重达到60%,全市持证农业劳动力比重达到35%,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程度达到50%;乡镇或区域农业公共服务体系健全率达到97%;农民人均纯收入1.86万元左右,高效农业保险保费收入占比达到60%;农村和谐社区建设达标率达到90%。
三、主要任务
(一)强化对农业规模化经营服务,着力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
1.积极推进农村土地改革。扩大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试点,2014年姜堰区整体推进,其他市(区)都要有不低于50%的乡镇整体推进;2015年全市基本完成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积极引导农村土地流转。建立土地承包经营权公开市场。以市(区)为单位,全面实行土地流转电脑联网和信息化管理。探索建立工商企业租赁农户承包地资质准入机制、经营风险防控机制,严防耕地“非农化”、“非粮化”。根据城市和镇总体规划及近期建设计划,切实提高市区范围内土地流转工作的组织程度,明确市和区土地流转工作任务。(△农工办、国土局、农委、住建局)出台市区建成区及周边土地流转工作的组织实施方案及政策措施。(△住建局、规划局、国土局、农工办、农委)形成市区城市规划区外基本农田达标建设方案。(△水利局、发改委、农委、国土局、规划局)认真落实设施农用地政策,着力解决仓储、冷库、粮食烘干服务中心、农机库等农业服务设施“用地难”问题。(△国土局、农委、粮食局)
2.加快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研究制订促进家庭农场发展的意见。鼓励农村基层干部、农业科技人员、专业大户以及具备条件的相关人员领办家庭农场,积极引导龙头企业、科研单位、农户等以资金、技术、土地承包经营权、实物、劳动力等生产要素作为股份,按照自愿互利原则兴办公司制农场,实行企业化经营。开展专业大户、家庭农场认定管理和工商注册登记工作,建立示范性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名录制度。每年创建市级示范性家庭农场100家左右。大力发展各类农业企业和农民合作组织,新组建农地股份合作社150家左右。积极引导各类专业合作组织与农民建立稳定的“专业合作组织+企业+农户”或“企业+专业合作组织+农户”生产经营机制。大力推动农民专业合作社转型升级。分级培育一批“五好”示范社;建立动态监测机制,定期编制公布政府优先扶持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名录。加强对规模经营主体的农业保险服务,逐步增加保险品种,提高赔付标准,扩大规模经营主体的投保率,2016年,高效农业保险保费收入占比达60%。(△农工办、农委)
3.加强农民就业创业能力的培训。以新型职业农民为主体,以家庭农场、专业大户、服务实体的典型经验推广为主要内容,充分利用农广校、市农业科技培训学院、市供销总社职工技能培训与鉴定工作站等各类教育培训资源,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开展农民实用技术、创业技能、经营理念、管理知识等方面的免费培训,放大典型效应,提高培训实效。全市开展农民职业技能培训8.5万人以上,考试考核合格率不低于85%。每年引导2500名以上参训农民参加职业技能鉴定,其中80%以上参训农民通过鉴定取得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农委、供销总社、农科院)
(二)创新农业服务方式,提高服务社会化程度。
1.强化政府为农公共服务。按照政府主导、社会参与、整合资源的思路,实行“养人搞服务”和“花钱买服务”并举。强化基层农业、农经、畜牧兽医、水利等公益性服务能力建设,抓好乡镇为农服务组织的整合、规范建设,确保乡镇为农服务站所(中心)“五有”(有先进服务手段、有优良专业人员、有规模示范基地、有严格责任制度、有稳定财政保障)覆盖率达100%,基层站所(中心)社会化服务全面展开。以政府购买和奖补服务为突破口,以扶持行业协会等非营利性组织、现有服务实体和推进村组干部直接投身为农服务为主体,拓展为农服务发展的渠道,推动村组干部工作转型。(△农委、mobile99365365_365bet正网注册_best365彩票、农工办)
2.加快发展社会化服务组织。坚持主体多元化、服务专业化、运行市场化方向,以植保专业化、社会化服务为重点,加快由技术指导向耕、种、管、收、销全程服务延伸。力争到2016年,全市基本建成“覆盖全程、综合配套、便捷高效”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基本实现主要农作物生产全过程覆盖。整合和改造农资营销渠道及网点,加强规范化管理,到2016年,基本建立农资供销网络和连锁经营体系。大力发展以农机(农技)作业为基础的专业化社会服务组织,开展合作式、订单式、托管式、全程式服务。到2016年,植保专业化统防统治和联防联控的服务面积占比达到80%,农业生产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86%。(△农委、供销总社)推进国有粮食购销企业与种粮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的联合,引导扶持粮食烘干仓储中心和“粮食银行”建设。今年结合优化市区粮食储备、托市收购工作,以推进家庭农场订单生产为重点,着力解决粮食规模化生产的资金、烘干、仓储等问题,启动市区建成区周边的“粮食银行”服务工作。到2016年,全市累计新建粮食烘干服务中心60个,新增日烘干能力9000吨,每个市(区)建有“粮食银行”,国有粮食购销企业订单收购粮食面积达到全市规模种植面积的30%。支持供销社全方位进入为农服务业,为农民提供全方位服务。(△粮食局、供销总社、农发行)
3.加强农业信息化服务。推进信息技术在农业生产经营上的应用,建成集农业产业分布、耕地资源管理、测土配方施肥、病虫防治、农资监管、土地流转、农机作业调度、农业项目管理等于一体的泰州市数字农业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管理信息平台建设和应用。开展物联网等信息技术在农业生产经营中的推广应用,扶持每个市(区)重点打造2个以上的智慧农业园区,建立3个以上的智慧农业应用示范基地。以手机短信互动服务为重点、12316热线电话咨询服务为补充,建立完善泰州“12316”惠农信息服务平台,为农民提供政策宣传、技术指导、产品行情、市场预警、天气预报等方面的服务。以气象信息预警服务平台为主体,整合其他为农服务平台,选择相关镇街试点,逐步形成有利于部门用平台、镇街用平台、社会用平台机制,并在全市逐步推广应用,到2016年,平台受服务主体覆盖面达到70%以上,农业信息化覆盖率达到70%,设施农业物联网技术应用覆盖率达到35%,初步实现农业生产、农产品流通、农业管理过程的信息化。开设网上泰州农产品营销促销平台。每年扶持10个左右实力较强的农产品营销企业开设网店或自建网店。到2016年,全市形成特色电子商务村镇3个、农村电子商务企业100个以上。(△气象局、农委、政府办、供销总社)
(三)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和物质装备建设,不断提高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支撑能力。
1.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实行水土林路综合治理,整合发改委、国土、水利、农业及农业综合开发部门项目、资金资源,继续实施市级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按照灌排设施配套、农田平整肥沃、田间道路畅通的标准,加强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引导、鼓励新型主体投资农田设施建设。加强地力建设,全面推行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增施有机肥,提升土壤有机质含量。加大农田林网工程推进力度,完善田间机耕道路。2014年新增高标准农田面积25万亩以上。到2016年,全市高标准农田面积达到65%,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90%,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显着提高。(△水利局、农委、发改委、国土局)
2.巩固提升农业机械化水平。进一步优化农机装备结构,以主要粮食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高效设施农业主要环节机械化、秸秆还田机械化、社会化专业服务为重点,巩固提高农业综合机械化水平。重点推广水稻插秧机和大中拖及其配套的秸秆还田机械,基本消除水稻直播和秸秆乱烧乱抛现象。积极推广应用农作物生产、设施园艺、规模养殖、特色水产和农产品精深加工等农业机械。加快农业生产全程机械化、自动化进程。发展农机作业、维修、租赁等社会化服务,支持粮食烘干设备、农机库等设施建设。到2016年,水稻机插率达到80%以上,秸秆机械化还田率达到70%以上。(△农委、粮食局)
3.全面开展农村河道综合整治。实施农村县乡河道三年综合整治工程,通过沟通水系、疏浚整治、岸坡整理、维修改造小型水工建筑物等措施,突出解决河道功能衰减和水环境恶化等问题,提升河道生态景观功能,基本达到河道水系畅通、引排能力提高、水质改善的目标。对群众居住相对集中、淤积污染严重、影响村容村貌和农民健康生活的村庄河塘进行清淤治理,着力改善农村水环境。每年整治农村河道350公里,疏浚土方550万方。强化长效管护措施,落实“河长制”,建立专职管理队伍,健全财政补助、集体补贴、社会赞助相结合的管护经费保障制度,形成以河道保洁、村庄保洁、绿化管护、道路管养、公共服务运行维护为主要内容的长效管护机制,基本实现河面无漂浮物,河坎无垃圾,河内无阻水障碍物的管理目标。(△水利局、住建局、mobile99365365_365bet正网注册_best365彩票、城管局)
4.加快粮食仓储体系建设。大力实施“危仓老库”改造,新建粮食仓储设施,完善中心库、骨干库建设,进一步完善仓储功能,推进为农户储粮服务。到2016年,全市粮食收储库点数量保持在100个(每个乡镇至少一个点),有效仓容160万吨,仓房完好率达到100%,现代化仓房比例达到70%。(△粮食局、国土局、农发行)
(四)探索和加快农村金融改革,为现代农业发展提供金融保障。
1.全面落实涉农金融机构的支农责任。加大政策引导,创新服务方式,积极搭建服务平台,保持全市涉农贷款增速高于全部贷款增速,新增农村存款主要用于农业农村。2014年,全市新增涉农贷款达到200亿元,2015年达到220亿元,2016年达到230亿元。加强对地方法人商业银行货币信贷政策方面的引导,2014-2016年,每年人民银行安排信贷计划不低于100亿元。对涉农信贷投放比例较高的农村商业银行执行利率优惠的再贷款政策和实施较低的法定存款准备金率。鼓励商业银行在市(区)设立分支机构和营业网点,逐年提高在农村吸收新增存款用于农村经济发展的比例。引导政策性银行、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重点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等信贷支持。支持符合条件的涉农企业发债融资。支持法人银行发行金融债专项用于涉农经济发展。引导村镇银行坚持“支农、支小”,培育发展农村合作金融,规范发展小额贷款公司,加大农民资金互助合作社监管力度。(△人行、银监局、金融办、发改委、农工办)
2.深入推进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融资通达工程”。加强对家庭农场、专业大户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金融服务。推进粮食收储企业与家庭农场订单式合作,通过农发行政策性贷款预付粮食储备、收购定金,解决家庭农场的流动资金问题。组织修订《融资通达工程实施细则》,简化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贷款流程,适当延长贷款期限,增加从事种植业的专业大户和家庭农场的贷款额度,最高可达所需投入资金的60%,降低贷款利率,确保低于同类同档次贷款利率平均水平。全市新型经营主体贷款年平均增幅确保15%以上,力争达20%。(△人行、银监局、经信委、金融办、农工办、粮食局)
3.破解农村经济主体融资担保瓶颈。鼓励有条件的市(区)设立专项涉农融资担保基金,扶持各区筹建农业投资担保公司并运行。积极推进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担保贷款试点,2014年每个市(区)分别选择1—2个乡(镇)开展试点,力争2016年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全面推开。稳妥开展农民宅基地和农民住房财产权抵押担保贷款试点。发挥保险融资服务功能,鼓励保险公司探索开展农户小额贷款保证保险试点。(△人行、银监局、金融办、国土局、农工办)
4.加快农村信用体系建设。依托人民银行征信系统,实施“阳光征信惠农”工程,搭建银、政、农信息沟通与共享平台,面向农户和规模农业经营主体,建立和完善融信用信息征集和服务、信用评价、融资培育、信用奖励约束和信用文化宣传六位一体的工作机制,充分发挥征信系统向银行推介融资需求、防范风险功能,促进信贷融资交易。力争到2016年,农户和农村规模经营主体信用档案应建尽建。(△人行、金融办、农工办、农委)
(五)创新农村社会管理机制,为农民生活提供更优服务。
1.健全农村基层服务管理体制机制。加强“政社互动”,进一步理顺基层政府与群众自治组织之间的关系,全面清理针对基层尤其是村委会的考核评比、达标验收、台账检查。全面推行“一委一居(村)一站一办一会”新型管理体制,提高综合管理水平。推行服务管理网格化,建立管理责任区制度,选齐配强村民小组长、中心户长(或网格长),开展自治管理。推行“三社联动”,实现社区、社会组织和社会工作人才的良性互动和有效衔接。大力发展农村社区志愿者队伍,精心搭建各种形式的志愿服务平台,实现社区工作者、志愿者、服务对象和活动项目的有效对接。开展机关单位与农村社区结对共建活动,进一步健全帮扶机制,扩大帮扶覆盖面。(△民政局、农工办)
2.提升社区和村级服务水平。围绕实施民生幸福工程,加快构建服务内容丰富、服务主体多元、服务形式多样的农村社区综合服务体系。依托社区“一站式”服务中心,建立为农服务全程代理制,为群众提供便捷高效的服务。依托村级办公服务场所等资源,推进融便民服务、科技、医疗、文体活动、党群议事于一体的村(社区)综合服务中心建设,尽量实现老百姓的问题基本能在社区解决。把姜堰区纳入市级社区建设以奖代补范围,加大奖补力度,到2016年全市农村社区“一站式”办公及服务覆盖率达到90%。(△民政局、mobile99365365_365bet正网注册_best365彩票)
3.提高农村社会保障水平。完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健全低保动态管理机制,规范农村低保、社会救助等申请、受理、审核、公示、审批、发放流程,将符合条件的老年人、残疾人、儿童等全部纳入低保范围,做到应保尽保。按照低保标准不低于上年度农民人均纯收入的25%、增幅与上年度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同步的要求,稳步提高农村低保标准,2014年农村低保标准每人每月分别达到370元,2015年达到420元,2016年达到450元;进一步落实农村五保供养标准增长机制,确保保障水平与城乡居民收入同步增长。健全社会救助家庭经济状况核对机制,提高农村低保等社会救助认定的准确性。建立与经济增长和物价水平相适应的农村困难家庭临时救助标准调整机制,加强各项救助制度之间的衔接配套。加强农村社区养老服务,推进老年人养老服务网络和设施建设,建立以居家养老为基础、社区养老为依托、机构养老为支撑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探索建立农村“老年关爱之家”运营补贴机制, 每年改造乡镇敬老院15个左右,建设农村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站60个左右,新建农村“老年关爱之家”10个左右。繁荣社区文化服务,依托村级活动场所搭建农村社区文化体育活动平台,采取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引导农民建立与现代文明相适应的思想观念和生活方式,2014—2016年农村和谐社区建设达标率分别达到76%、83%和90%。(△民政局、mobile99365365_365bet正网注册_best365彩票)
四、配套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建立以市政府分管负责同志牵头,市各部门主要负责同志参加的为农服务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切实加强三年为农服务工作的组织领导,及时研究、协调、解决为农服务三年方案实施过程中的矛盾和问题。各地、各部门要根据本方案,结合本地区、本部门工作实际和工作职能,围绕“三农”服务的重点、难点和热点问题,先行先试,积极探索,细化工作目标和措施,明确责任主体,逐项抓好落实,把为农服务工作做实、做细、做出成效。
(二)加强政策完善配套。认真落实国家、省、市各项强农惠农富农政策,优先保证公共财政支农投入稳定增长。加大财政投入,逐年增加为农服务工作经费。牵头部门要认真研究制定为农服务的扶持政策和推进措施,重点在加强基层农业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社会化服务组织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建设等方面,集中出台一批“拨动一个子,激活整盘棋”的扶持政策。相关部门要整合涉农政策、资金、项目,尤其是在财政支农、用地安排、税收减免等方面给予倾斜,形成集聚效应,为全市为农服务提供示范、积累经验。
(三)加强考核奖励。严格落实为农服务目标责任制,建立健全考核机制。根据方案制定分年度目标计划,将为农服务工作,列为年度对各市(区)综合考核和农业农村工作考核的重要内容,列入市各部门绩效考核的重要内容,加强监督检查,严格考核奖惩。对按期完成目标任务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扬和奖励;对未能完成目标任务的市(区)、部门,予以通报批评,并对单位、部门主要负责人、分管负责人问责,确保为农服务工作三年方案各项目标和措施落到实处。
(注:加△标志的为牵头责任单位)
泰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2014年4月2日印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