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海陵区抢抓“30·60”碳达峰碳中和窗口机遇,明确以新能源产业为主导的“太阳城”建设作为重大发展战略,提出通过三年努力,实现太阳城“1234”目标,即光伏电池产能超过10GW,组件产能超过20GW,光伏发电装机达300MW,光伏全产业链规模达400亿元。
一是聚焦顶层设计,科学谋划推进。画好“产业链图谱”,探索“制造+应用+平台”发展路径,定期举办光伏行业峰会、高端论坛、展会,打造“太阳城”品牌影响力。持续引进隆基、一道新能源等龙头企业,目前全区已形成“硅料-电池-组件-服务-电站”全产业链,集聚海优威、伏图拉等新能源企业16家,光伏电池产能7.4GW,光伏组件产能15.4GW, “隔墙供应”体系基本完成。
二是聚焦改革创新,促进产业升级。实施“亩均论英雄”、 “拿地即开工”、园区“去行政化”等系列改革,为产业项目提供优质载体资源。成立光伏产业党建联盟,重点建立光伏产业研究中心,探索开展标准化试点,建立江苏大学泰州新能源研究院、中山大学光伏系统研究所,促进产业人才和关键技术向新能源产业园区集聚。7名院士、129名专家与海陵签约,专门组建新能源产业专家服务队,为新能源产业发展“把脉问诊”。商务部在新能源产业园区设立新能源产业跨境合作平台,与国外优质资源做好对接。依托泰州新能源科技创业园,筑梦之星海陵总部经济孵化器,孵化87家科技型企业。实施创新型企业培育计划,出台“科技人才二十条”“工业二十条”等政策,对落户项目给予最高50万元奖励,同时享受人才项目资助、资金扶持、孵化支持、生活补贴、科技政策奖励等政策,近五年累计发放“苏科贷”1.8亿元。
三是聚焦推广应用,建设“低碳”样板。以全国整县推进分布式光伏开发试点为契机,与港华能源签约合作,大规模实施全区党政机关、公共建筑、工商业厂房屋顶分布式屋顶光伏项目,扩大智慧能源平台的应用,实现电力资源统筹规划、科学调度,有效化解能耗“双控”危机。建成区政府集中办公区、海优威分布式发电项目,实现并网发电。截至2021年底,建成全区党政机关建筑屋顶分布式光伏发电1.1万平方米,年发电量超过100万度,同步推进学校、医院、村委会等公共建筑屋顶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突出光伏形象展示,建成全国首个零能耗低碳建筑群——“太阳里”城市客厅,项目采用可回收、可降解材料,年发电31万度,减排二氧化碳270吨。同时,加快推进光伏博物馆、零碳小镇、零碳示范社区、光伏发电示范道路等项目建设,让光伏应用充分融入群众日常生活,真正实现“处处有光伏、家家有光伏、人人享光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