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州市人民政府 媒体报道 “奋进新泰州 建功新时代”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科技强市专场召开 mobile99365365_365bet正网注册_best365彩票

<legend id="h4sia"></legend><samp id="h4sia"></samp>
<sup id="h4sia"></sup>
<mark id="h4sia"><del id="h4sia"></del></mark>

<p id="h4sia"><td id="h4sia"></td></p><track id="h4sia"></track>

<delect id="h4sia"></delect>
  • <input id="h4sia"><address id="h4sia"></address>

    <menuitem id="h4sia"></menuitem>

    1. <blockquote id="h4sia"><rt id="h4sia"></rt></blockquote>
      <wbr id="h4sia">
    2. <meter id="h4sia"></meter>

      <th id="h4sia"><center id="h4sia"><delect id="h4sia"></delect></center></th>
    3. <dl id="h4sia"></dl>
    4. <rp id="h4sia"><option id="h4sia"></option></rp>

        “奋进新泰州 建功新时代”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科技强市专场召开

        信息来源:泰州新闻网 发布日期:2022-08-24 11:02 浏览次数:

        8月23日上午,我市举行“奋进新泰州 建功新时代”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科技强市专场,介绍我市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科技创新、人才培养等方面的成就,以及未来五年和今后一段时期的目标任务和重点工作。市科技局党组书记、局长包亚,泰州市考核办副主任赵俊,市发改委副主任史凯忠,泰兴市委常委、副市长范存力,医药高新区党工委委员、管委会副主任,高港区委常委、常务副区长全冬明分别介绍相关情况。

        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市上下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奋力开创科技创新和转型发展新局面。2021年全社会研发投入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2.65%,比2012年提高0.61个百分点;科技进步贡献率达66.3%,比2012年提高10.5个百分点。连续六届入选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市,获批国家创新型城市、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城市。

        十年来,我市聚焦主导产业,实施“揭榜挂帅”联合攻关,获批国家、省各类科技计划项目4982个,累计获得资金13.46亿元,在大健康、光伏等产业领域取得了一批重大成果,荣获国家、省科学技术奖励113项。高新技术产业产值不断攀升,2021年,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达47.1%,比2012年提高11.55个百分点。全市三大先进制造业集群实现产值4986.6亿元,占全市规上工业的比重达68.3%。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占工业总产值比重达40.9%,创历史新高。

        创新主体培育成效显着

        十年来,我市坚持企业的创新主体地位,积极探索新思路、新方法,推动全市创新型企业集群规模持续壮大、创新能力持续提升、创新活力持续激发,形成了科小、高企、瞪羚、独角兽竞相发展的格局。

        实施科技型中小企业“育苗工程”、“十百千”创新型企业培育计划、“小升高”高新技术企业培育计划和科技型企业上市培育计划,科技型中小企业入库4801家;全市拥有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309家,是2012年的8倍;21家企业入选省高新区瞪羚企业;8家企业获评省高新区潜在独角兽企业,艾兰得获评苏中苏北唯一一家省独角兽企业;8家企业入选省创新型百强企业,9家企业入选省创新型领军企业,4家企业在科创板成功上市,获科技部、省政府领导批示肯定。

        实施企业研发机构建设行动计划,截至目前,建成省级以上企业研发机构480家,是2012年的5倍。其中,建成国家级企业重点实验室1家、省级企业重点实验室6家;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8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190家;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84家、工程研究中心85家、院士工作站6家。

        企业科技创新成果加速涌现,2021年全市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23.94件,是2012年的8.46倍。

        平台载体能级大幅提升

        十年来,我市坚持把平台载体作为关键抓手,加快建设步伐,做强承载功能,形成有利于创新成果迸发的“场效应”。

        打造科创中心先导区,成立泰州市产业技术研究院,在北京、上海等创新资源富集地区布局建设离岸创新中心,平台载体联动互促、共建共享的格局基本形成。

        启动“大院大所及人才集聚工程”,建成中科院大连化物所泰州生物医药创新研究院等重大研发载体16个,集聚一流研发团队19个,立项科研项目396项,形成了一批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关键技术。

        创新创业载体质效显着提升,建成省级以上众创空间35家、科技企业孵化器34家、加速器3家、众创社区7家。

        科技园区创新水平不断攀高,泰州医药健康产业创新中心列入国家战略规划,农业开发区获批国家级农业科技园区;医药高新区综合评价比2014年前移9位,泰兴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兴化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成功获批筹建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靖江新技术船舶特色产业基地、医药高新区智能电力装备制造特色产业基地建成国家火炬特色产业基地。

        近年来,泰州医药高新区(高港区)持续深化产学研合作,推动创新平台载体建设。在高端平台方面,集聚了复旦大学泰州健康科学研究院、ICGEB-泰州区域研究中心、中科院大化所等9家新型研发机构。在孵化平台方面,累计获批科技企业孵化器13家(国家级3家),众创空间14家(国家级2家),搭建疫苗工程中心等公共技术服务平台21个。在企业研发平台方面,培育国家重点实验室1家、省级企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38家、市级企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64家。

        科技创新生态持续优化

        功以才成,业以才广。市委市政府历来高度重视人才工作,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始终把人才作为引领和支撑高质量发展的第一资源,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党管人才原则,实施人才优先发展战略,全方位培养、引进、使用人才,人才强市建设迈出新的坚实步伐,为谱写“强富美高”新泰州现代化建设新篇章提供了坚强人才支撑。

        始终紧跟时代要求、紧贴人才需求,不断集成创新人才政策,2015年出台人才强企10条,2017年推出人才生态36条,2019年制定科技人才新政80条,2021年发布人才新政6条,实现了政策的迭代升级、对人才的精准供给。

        “宁可少修一条路、少盖一栋楼,也要在人才工作上多投入。”市本级设立每年1.8 亿元的人才发展专项资金,比2012年增长了80%。尤其值得一提的是,连续10年、每年拿出1亿元实施“113医药产业人才特别计划”,今年起将项目资助金额提高至2亿元。

        紧扣全市“一个产业体系、四个特色产业集群”,深入实施“双创计划”,精准开展“凤城英才”创新创业周、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大赛、高校“泰州日”等招才引智活动,不断提升“双招双引”实效。目前,全市已集聚国家级重大人才工程专家110人,入选省“双创人才”262人、“双创团队”16个、“双创博士”160人。

        十年来,我市践行创新发展理念,坚持系统谋划,突出顶层设计,“如鸟归林、如鱼得水”的创新生态基本形成。先后出台“科技人才新政80条”“科创六条”“人才六条”等政策举措,在全国率先实施“科技创新积分管理”,2020-2021年,为2974家企业兑付奖补资金近9亿元,创新活力进一步迸发。科技金融支撑体系不断完善,组建总规模10亿元泰州市天使投资基金,发放“苏科贷”579笔、22亿元。全国首创“创新积分贷”产品体系,发放贷款206笔、17.53亿元,相关做法被科技部、财政部发文向全国推广。人才集聚效应加速形成,连续举办九届“智创泰州”科技创新创业大赛,分领域举办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大赛,积极承办“创新挑战赛”“成果直通车”等国家级赛事,打造“科技·人才活动周”品牌,截至2021年底,累计吸引国家级A类人才105人,入选省“双创人才”262人、“双创团队”16个、“双创博士”160人,入选省“科技副总”191人、省“科技企业家”123人。

        2021年,泰兴成功入选江苏省首批创新型示范市建设名单,上榜省“推动科技政策落实和科技体制改革成效明显的地区”,科技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日益凸显。2012年以来,泰兴共发放科技创新券2.86亿元,带动183家企业研发投入2.7亿元;全面推行“苏科贷”业务,累计为74家企业发放科技贷款3.7亿元;设立总规模20亿元的双创引导基金。

        打造长三角区域具有重要影响力的特色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地

        经过十年的不懈努力,我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重大科技平台建设取得了长足发展。下一步,我市将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深入落实市第六次党代会部署要求,重点围绕聚力转型强动能,做好三方面工作:

        立足规模效应,推进产业集聚发展。重点打造3大千亿级战略性新兴产业。医药产业,以泰州医药高新区(高港区)生物医药和新型医疗器械为核心;高端装备制造产业,以沿江地区高端装备和高技术船舶为核心;新材料产业,以泰兴经济开发区化工新材料和兴化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特种合金材料为核心。

        加快培育四大500亿级战略性新兴产业。新能源汽车产业,以泰州港经济开发区新能源汽车整车制造及装置、配件制造为核心;新能源产业,以海陵新能源产业园、姜堰经济开发区、泰兴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光伏设备及组件制造、新一代储能设备为核心;节能环保产业,以泰兴市、海陵区高效节能设备制造为核心;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以泰州电子信息产业园区计算机零部件制造为核心。

        着眼长远发展,抓好项目平台建设。围绕我市优势产业和支柱产业,积极组织申报创建省级创新中心和工程研究中心。力争每年新认定市级工程研究中心40个左右,创建省级工程研究中心8个左右。

        深入开展“三比一提升”行动,梳理优化项目投资布局,强力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建设。招引一批技术含量高、带动作用大、示范性强的战略性新兴产业示范项目,每年新增招引项目100个以上。建立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项目库,动态储备一批产业化重点项目。将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列入“三比一提升”考核,每年新开工亿元以上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100个以上,竣工投产项目80个以上。

        瞄准更高标准,营造良好产业生态。强化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制度创新,在科技创新、人才激励、知识产权保护等方面出台推进政策。进一步放宽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名称登记限制,深入推进审批服务减环节、减材料、减时限。完善战略性新兴产业惠企政策推送制度,推动政策直达企业,大力推行“免申即享”。落实战略性新兴产业减税降费政策措施,动态调整并公布政府性基金、行政事业性收费和政府定价经营服务性收费目录,规范涉企收费,切实减轻企业负担,全面提升企业获得感和满意度,不断优化全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环境。

        到2025年,全市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占规上工业产值45%以上,力争将泰州市建成长三角区域具有重要影响力的特色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地,更好地发挥战略性新兴产业重要引擎作用。

        打印 关闭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