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年9月8日(星期四)上午9:30
媒体:中央、省级媒体,泰州市主要新闻媒体,以及部分网络媒体。
主持人:泰州市委宣传部外宣处处长、四级调研员张卫兵
嘉宾:市委农办副主任、市农业农村局党组成员王圣华,市民政局副局长孙雷,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副局长刘鹏,兴化市人民政府副市长王晓秋,姜堰区副区长孙宏翠
发布会现场
参会人员
泰州市委宣传部外宣处处长、四级调研员张卫兵:
各位记者朋友:
大家上午好。
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奋进新泰州 建功新时代”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乡村振兴专场。
我们非常高兴地邀请到市委农办副主任、市农业农村局党组成员王圣华,市民政局副局长孙雷,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副局长刘鹏,兴化市人民政府副市长王晓秋,姜堰区副区长孙宏翠共五位同志,请他们为大家介绍我市近十年来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进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等方面取得的成就,以及今后一个时期的目标任务和重点工作,并回答记者提问。
首先,请市农业农村局介绍泰州近十年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进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等方面取得的成就,以及今后一个时期的任务和工作。
市委农办副主任、市农业农村局党组成员王圣华:
各位记者朋友们大家好。党的十八大以来,市委、市政府始终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方针,始终坚持农业基础地位不动摇,在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后,继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接续推进乡村振兴,农业农村领域发生深刻变化,乡村产业蓬勃发展,乡村面貌极大改善,农村改革不断深化,农民收入持续提升,农业农村现代化进程持续加快。
一、高站位稳产保供,现代农业迈上新台阶。一是综合生产能力持续提高。2021年,全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达到526.31亿元,比2012年年均增长6.3%。粮食平均单产498.7公斤/亩,连续五年居全省设区市第一。累计建成315.2万亩旱涝保收、高产稳产的高标准农田,高标准农田面积比例达到71%,比2012年提高近60个百分点。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83%,比2012年提高9个百分点。建成省级万亩永久性蔬菜生产基地8个、部级和省级蔬菜标准园28个。二是产业深度融合持续深化。形成以优质粮油、畜禽肉品、生态河蟹、休闲农业等为重点的优势主导产业集群。创建国家农业产业强镇6个。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全市国家、省、市三级农业龙头企业达到302家,其中国家级有6家、省级67家,销售总额达到1094亿元。休闲观光农业、农产品电商等新业态加快发展,经营收入年均保持10%以上增幅。三是创新发展活力持续增强。先后获批为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国家首批农业可持续发展试验示范区暨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泰兴市现代农业产业园,以全国第二的优异成绩成功获批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海陵区现代农业产业园获准创建全省首个国家级种业产业园。全市基本形成国家、省、市三级现代农业园区“2+8+73”梯次发展格局。建有华东地区最大的国家级水禽基因库、国家级姜曲海猪保种场,拥有“育繁推”一体化的国有控股种子企业——红旗种业。全市优质食味稻米品种推广面积占比90%以上、兴化大米、姜堰大米先后入选“中国十大大米区域公用品牌”。2021年全市绿色优质农产品比重78.7%、列全省第一。我市种质资源保护和育种创新工作得到全国人大吉炳轩副委员长的充分肯定。
二、多渠道增收致富,农民生活实现新提高。一是脱贫攻坚成为全面小康标志性成就。至2020年动态调整结束,全市建档立卡户6.14万户、10.49万人和665个经济薄弱村(合并后606个)全部脱贫摘帽,分别达到人均年收入7000元和经营性收入18万元、可支配收入35万元的脱贫标准。二是富民强村帮促成效明显。深入推进富民强村帮促行动,持续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实施“四强四有”行动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促进共同富裕。2021年,全市村集体经营性收入21.74亿元,村平均152.99万元;集体经营收益50万元以上经济强村362个,占比达到25.5%。三是农民收入实现十年倍增。加快发展高效农业和特色农业,培育壮大农村新产业新业态,鼓励农民创业带动就业增加工资性收入,持续增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活力。全市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7401元,较2012年增长119.33%,增幅连续十年高于城镇居民,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持续缩小,由2012年的2.15∶1缩小至2021年的1.96∶1。
三、全方位改善提升,乡村建设焕发新气象。一是做靓乡村风貌。实施美丽宜居乡村建设行动,获评省级特色田园乡村41个、省级传统村落44个。加快推进“四好农村路”提档升级,泰州市获评“四好农村路”省级示范市,泰兴、高港创成“四好农村路”全国示范县。行政村双车道四级公路、农村地区4G网络实现全覆盖。推广应用“积分制”“红黑榜”等乡村治理新模式,获得全国乡村治理示范镇1个、示范村7个。二是做美人居环境。圆满完成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各项任务,启动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在全省率先编制《农村人居环境建设规范》地方标准,持续开展村庄清洁行动,优化提升村庄环境,农村人居环境日益改善。农村无害化卫生户厕普及率达98.2%,生活污水治理设施行政村覆盖率达67.8%,农村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100%,秸秆综合利用率达97%以上。三是做优生态环境。扎实有效开展绿色发展行动,持续推进实施药肥减量增效行动,建成省级绿色防控示范区14个。开展药肥统一配供和废弃物回收,全市废旧农膜回收率88.39%、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率84.69%。全面实施长江流域重点水域十年禁渔。在全省率先实现禁捕退捕“三个100%”,有力维护了长江渔业生态秩序。
今后一个时期,泰州将围绕农业现代化走在全省前列、同步推进农村现代化的目标定位,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坚决守牢粮食等重要农产品稳产保供底线,大力提升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大力提升农村美丽宜居水平,大力提升农村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确保全市农业稳产增产、农民稳步增收、农村稳定安宁,为扛起“争当表率、争做示范、走在前列”光荣使命作出泰州贡献。
一是致力乡村发展,在高质高效上求突破。持续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确保群众”米袋子”“菜篮子”拎得稳、拎得好。聚焦园区提档升级、企业培大育强、项目提质增效、品牌集群打造、科技平台支撑等重点方面,大力实施乡村振兴“七个一”工程,引导农业农村相关条线和各个板块立足长远、全盘谋划、因地制宜,加快乡村全面振兴。
二是致力乡村建设,在宜居宜业上求突破。深入开展乡村振兴示范建设,加快形成梯次发展、层次分明、具有泰州辨识度的城乡融合新格局。启动实施乡村建设行动,推动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向村覆盖、往户延伸。加快推进农村厕所革命、农村生活污水和垃圾治理、生态河道建设、乡村风貌攻坚提升等工作。
三是致力乡村治理,在文明善治上求突破。大力实施强镇兴村富民行动,全面推进农村改革,壮大村集体经济,推动农民共同富裕。推广运用乡村治理“清单制”“积分制”“一张图”等模式,多角度探索党建引领、自治法治德治智治融合、村集体经济充分发展的“1+4+1”乡村治理新路径。
泰州市委宣传部外宣处处长、四级调研员张卫兵:
谢谢王主任。下面请市民政局王局长介绍泰州近十年来基层政权建设和社区治理发展的实践和成就,以及未来五年和今后一个时期加强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任务及工作。
市民政局副局长孙雷:
各位媒体朋友,大家上午好。
首先,非常感谢社会各界一直以来对市民政局、对基层政权和社区治理工作的关心和支持,今天很高兴就我市农村社区治理与服务工作和大家进行交流。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市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关于乡村振兴、基层治理工作的相关要求,着力推进新型农村社区治理与服务,在风貌塑造上,体现乡村的“形”;在生态宜居上,突显乡村的“神”;在彰显特色上,展示乡村的“韵”;在文化传承上,留住乡村的“魂”;在产业发展上,夯实乡村的“根”,农村社区治理与服务取得显着成效。全市共建成国家级田园综合体试点1个、省级特色田园乡村试点村16个;靖江市新桥镇、姜堰区兴泰镇西陈庄村等四个镇(村)分别被评为全国乡村治理示范镇和示范村;姜堰区、靖江市被确定为全国农村社区建设实验市(区);“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泰州密码’”被中国社区报专题推介。
一、这十年,是乡村治理体系系统完善的十年。
突出高起点定位,以体系健全为核心,推进乡村治理服务。我市在全省率先制定《加强城乡社区治理与服务的实施意见》《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实施方案》等“1+N”文件体系,为乡村发展指明“建什么”、“怎么建”。编制《泰州市城乡社区设置和社区综合服务设施建设规划(2018-2035)》,确保农村社区布局调整及时、布局合理。针对乡村类型不同,分类指导、集成推进:对于特色田园乡村重点引入社会组织,提升建设品位,将其打造成为示范点;对于集中安置区一手抓公共服务设施和公共服务两大短板的补齐,一手抓文明生活方式养成,促其成为幸福宜居示范;对于撤并村居量化固化集体经济股权,规范集体“三资”管理,建立辐射全员的区域服务中心;对于自然村注重公共服务覆盖和乡村形态重塑,实现“乡韵人和村美”。
二、这十年,是乡村服务阵地持续夯实的十年。
突出高目标建设,以平台建设为基础,推进乡村治理服务。针对农村社区人居地点分散、服务场地不足、基础保障较弱等特点,近五年来,全市累计投入4亿多元对近700多个城乡社区落实社区综合服务设施达标建设补助资金,全市所有行政村(涉农社区)综合服务设施建设已全部达标。“泰有爱”慈善社会工作站覆盖所有乡镇,为困难群众提供基础服务、兜底服务、增能服务和特定服务等四大类服务保障。依托居民养老服务站、睦邻点、儿童关爱之家和慈善小屋等载体,打造社区温情驿站,推动服务功能提档升级,截至目前,全市共建立儿童关爱之家39个、老年人助浴点20个、助餐点580个、睦邻点486个,慈善小屋6个,98%的社区配有为老、为小、为残服务阵地。为了让综合服务设施从“建起来”向“用得好”转变,今年以来,我们结合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以群众需求为导向,强化资源整合和功能融合,全力开展城乡社区邻里中心“五美驿站”百家示范工程建设,全市120家建设项目有序推进。
三、这十年,是乡村人才队伍不断壮大的十年。
突出高标准培才,以队伍建设为保障,推进乡村治理服务。整合乡村社会组织、志愿服务队等资源,邀请老党员、老干部、新乡贤共商共议村务、共解共帮村难,实现了从“村干部单打独斗”到“智囊团共商村务”的转变;培育一批社区工作名师、十佳(优秀)社区工作者、志愿服务队、专业社工人才,34名社区工作名师结对213名优秀社区工作者,助力基层“生力军”快速成长,实现了从“刻苦自学”到“薪火相传”的转变;推行“全科社工”服务模式,建立“一口清导办、一门式受理、一体化服务”机制,连续7年实施“福彩慈善·助力社区”公益创投,扶持130多个社会组织,覆盖200多个社区,受益群众近10万人,实现了从“业余队伍”向“专业队伍”的转变;突出“唯实唯勤”导向,开展基层减负“136”专项行动,推动村级组织统计数据“一套表”、党建民生“两本账”、工作事项“三张清单”落实落地,实现了从“行政化”向“网格化”的转变。
四、这十年,是社区品牌创树深入人心的十年。
突出高成效落实,以典型榜样为导向,推进乡村治理服务。创树“泰有爱·小巷大爱”十佳(优秀)社区服务品牌,连续七年开展全市“十佳”“星级”社区服务品牌评比,泰州市级层面141个、各市(区)层面400多个社区工作品牌交相辉映,“五台”共治 “三色”议事、石心十意 让殷石村民更加殷实等一批切合乡村发展实际、村民参与度高的特色服务品牌脱颖而出。连续三年开展基层治理“三评三促三提升”系列评选,选树推广了兴化市向沟村、靖江市花家村等150多个基层治理先进典型,以示范样板带动乡村治理深入进行。聚焦田园乡村探索资金使用、“三农”工作矛盾问题解决、特色农业发展等领域,形成了如兴化市唐庄村、泰兴市祁巷村、姜堰区小杨村等一批在全省乃至全国有影响的特色名村。
五、这十年,是乡村民主管理规范建设的十年。
突出高水平自治,以民主管理为抓手,推进乡村治理服务。自治更加活跃。全面落实村级重大事项决策“四议两公开”等民主决策制度,大力推行“有事好商量”协商民主模式,加强村级“四会组织”建设,广泛开展“好家规、好家训、好家风”传立活动,充分利用党员先锋站、民情茶室开辟“遇一说一”“逢三开道”等“乡邻服务点”,引导和规范居民节约节俭、文明良俗地举办婚丧嫁娶事宜,打造民主协商示范点112个,优秀村规民约100多个,“自治+”优秀案例156个,编写《美丽的约定》实践文本,形成“民事民商民议”的良好局面,靖江市西来镇封家村被确认为全国村级协商议事创新实验试点单位。法治更加完备。重新修订村级事务权力运行基础清单及重点事务权力运行流程图,编制优化“三务”公开目录清单,姜堰区村务监督“三责一体”联督机制、《村务监督工作规范地方标准》获评江苏基层社会治理创新成果奖。组建以法律顾问、“三官五员”、法律义工等多元化法律服务队伍,“洋娘舅”“和事佬”“易得通”等一批乡土“顾问”成为百姓身边的“法”宝。德治更加文明。开展“专家讲政策、党员讲传统、先进讲美德”“道德讲堂”活动,举办“好媳妇”“十星文明户”等美德善行评选,引导村民树立崇德向善的良好风尚。我市5人获选国家级道德模范,24人获选省级道德模范,125人入选“中国好人”,美德善行榜上榜人数近万人。
经过十年的不懈努力,全市农村社区治理与服务工作取得了显着成效。未来,我们将继续认真贯彻市委、市政府有关决策部署,紧抓当前推进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契机,探索农村社区和现代化建设的结合点与发力点,全面提升农村社区治理社会化、法治化、智能化、专业化水平。而当下,我们将尽快推动我市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实施方案出台,让乡村建设更有遵循;开展金牌社工、社区特色服务品牌、三评三促三提升等项目评比,让乡土人才更显担当;推动民政资金微实事项目与“五美驿站”百家示范工程落细落好,让乡风文明展现新貌,以实干实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泰州市委宣传部外宣处处长、四级调研员张卫兵:
谢谢孙局长。下面请市住建局刘局长介绍泰州近十年来大力实施乡村建设行动方面取得的成就,以及未来五年和今后一个时期推动农房和村庄建设现代化的任务及工作。
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副局长刘鹏:
各位记者朋友:
大家上午好。
下面,我就泰州近十年来大力实施乡村建设行动方面达成的成就,以及未来五年和今后一个时期推动农房和村庄建设现代化的任务及工作做简要介绍。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的乡村振兴战略,紧紧围绕既定工作目标,主动担当,积极作为,科学统筹农村低收入群体危房改造、人居环境提升、传统村落保护、特色田园乡村建设、美丽宜居小城镇建设等重点工作,切实改善了乡村发展面貌和小城镇环境风貌。
一、近年来乡村建设行动取得的成就
乡村建设方面,坚持乡村建设服务农民生活生产,尊重农民意愿,支持农民发展的理念,累计改造农房危房22346户,农村低收入群体住房安全得到有效保障;建成1413个美丽宜居村庄,农村人居环境显着改善;60%以上的村庄建成生活污水处理设施,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持续推进;建成41个省级特色田园乡村和38个市级特色田园乡村,乡村特色魅力得到有效彰显;44个村庄被认定为省级传统村落,乡村传统文化得到有效保护。
小城镇建设方面,坚持走规模化、集约化、现代化的发展之路,街道数量提升至25个,乡镇数量优化到63个,先后实现了乡镇污水处理设施全覆盖和全运行、乡镇管道燃气达镇全覆盖、乡镇区域供水全覆盖、乡镇垃圾收集处理全覆盖;伴随着城乡转型“2115”计划的实施和“一大三中九小”城市体系的构建,我市小城镇发展明显提速,一些中心镇、重点镇逐步发展成为县域副中心,城镇体系架构及梯次发展格局基本形成,重点镇村及小城市建设取得明显成效,城镇化率由建市之初的29.3%提升到2021年的68.6%。
乡村建设行动各项任务的高质量落实,为“五个迈上新台阶”、建设“强富美高”新泰州、高质量发展走在前列,提供了坚实保障,为下一阶段继续深化乡村建设行动奠定了良好的现实基础。
二、未来推动农房和村庄建设现代化的工作任务
随着国家经济由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城镇化进入快速发展与质量提升的新阶段,乡村发展将处于大变革、大转型的关键时期。下一步,我市将紧扣乡村振兴战略部署和乡村建设行动的具体要求,以改善农民住房条件、特色田园乡村建设和小城镇多元特色发展工作为抓手,加大镇村建设管理力度,系统谋划未来农房和村庄建设现代化的相关工作,进一步拓展内涵、彰显特色,不断增强农民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在农房建设方面,坚持以人为本,稳步推进,充分尊重农民群众意愿,严格负面清单管理,扎实推进农民群众住房条件改善,落实“适用、经济、绿色、美观”的新时期建筑方针,动态更新农房建设图集,着力强化体现泰州乡村特色的农房设计与建设,以农房改善推动城镇化发展,着力解决“空关房”和“空心村”的问题,继续实施农村危房改造,切实保障农村低收入群体住房安全。
在村庄发展方面,坚持重点培育,分类指导,重点推动规划发展村庄建成“乡村振兴示范村”;持续推动发展条件好、资源优势明显的村庄创建省、市级特色田园乡村;以已创成省、市级特色田园乡村为基本支撑,开展特色田园乡村示范区建设,在乡村形成人才、土地、资金、产业、信息汇聚的良性循环,为实施乡村振兴注入新动能;注重保护乡村传统肌理、空间形态和传统建筑,持续加强传统村落和传统建筑组群的保护,推动传统村落和特色田园乡村的融合发展。
小城镇建设方面,坚持突出重点,特色发展,推动重点镇提升公共服务水平,完善城镇功能,发展成为“大而强”的“乡村振兴中心镇”,吸纳周边农村人口就地实现城镇化;推动有特色的小城镇以“精而美”为目标,突出特色化发展导向,彰显城镇个性化特征;在被撤并集镇区着力实施环境整治,改善人居环境。
在后续工作推动中,我们将坚持城乡融合,树立开放、融合、共享的发展理念,积极引导人口、资本、技术等生产要素在城乡之间合理流动,促进城市公共资源和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坚持以人为本、可观可感,既塑造乡村可观的“外在美”,又提升可感的“内在美”,推动全民参与,实现共建共享,增强价值认同,凝聚整体合力;坚持绿色发展,坚决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严守生态保护红线,以绿色发展引领村镇建设工作;坚持特色引领,把独特的资源禀赋、产业基础、区位条件变成现实生产力和发展竞争力;坚持乡村建设为农民而建,因地制宜,分类引导,精准施策,不断推动农房和村庄现代化建设工作迈上新台阶。
我就介绍这么多,谢谢大家。
泰州市委宣传部外宣处处长、四级调研员张卫兵:
谢谢刘局长。下面请兴化市介绍相关工作情况。
兴化市人民政府副市长王晓秋:
感谢各位媒体朋友一直以来对兴化“三农”工作的关心和支持。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市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总抓手,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全市农业农村发展稳中有进、稳中向好,2020、2021连续两年位列全省乡村振兴考核县级排名第一层次。去年成功入选全国农业科技现代化先行县共建名单,今年8月入选国家农业现代化示范区创建名单。
一、近十年来农业农村现代化实践和成就
稳产保供能力持续增强。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粮食产量持续保持全省前列,连续12年被表彰为“全国粮食生产标兵县”。2021年,全市完成粮食面积243.4万亩、产量24.87亿斤,以不足全国千分之一的人口和耕地,产出近全国千分之二的粮食。高效设施农业面积达25万亩,年产特色果蔬120万吨。生猪存栏常年保持在20万头以上,家禽存栏量1100万只以上,禽蛋产量13万吨以上,水产品总产量超30万吨,连续32年位居全省内陆渔业县级之首。其中:年产优质河蟹7万吨,产量居全国县级首位。十年来,高标准农田建成面积从18.88万亩增至131.06万亩,全市粮食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98.33%,成功创成省级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市。2021年,全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245.78亿元、增加值147.65亿元,与2012年相比,分别增长78%、74.65%。
产业融合优势不断彰显。兴化作为全国农业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先导区,依托丰富的农产品资源条件,建成全国最大的粮食交易市场、河蟹交易市场和淡水鱼交易市场,聚力打造百亿级稻米加工、百亿级果蔬脱水加工和千亿级健康食品产业集群。年加工稻米240万吨以上、年加工各类果蔬150万吨以上、年加工小麦120万吨以上、年加工水产品15万吨以上,拥有亚洲最大的脱水蔬菜生产加工基地,建成国家级出口食品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深入推进“千垛百味”区域公用品牌建设,拥有生鲜农产品、加工类农产品500多个品种,培育了兴化大米、兴化大闸蟹等九大国家级地理标志产品,兴化香葱入选受欧盟保护的首批100个地理标志产品。全市农产品电子商务年交易额突破70亿元,获评国家级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市和全国唯一一家国家农产品电子商务标准化示范区。兴化还是全国休闲农业的样板区,围绕“种风景、卖风景、富农民”,连续14年举办千垛菜花旅游节,培育了千垛菜花、水上森林、万亩荷塘、徐马荒湿地等乡村旅游景区,入选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市、中国十大乡村旅游目的地。
农村生态环境明显改善。我市作为省特色田园乡村建设试点的首提地,成功验收命名14个省级、19个泰州市级、35个兴化市级特色田园乡村,命名数位居全省前列。全面完成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建设任务,农村无害化卫生户厕普及率达到99.03%,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率超过95%。2020年度被省政府评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成效明显激励市,“四出四助”活动经验在全国人居环境整治现场会上推广。接续开展生态宜居美丽乡村建设行动,今年以来拆除旱厕2827座、猪圈2513间,清理乱搭乱建5150处、乱堆乱放10519处。开展美丽菜园“十百千”创建活动,直接引导31149户农户共建设19883处美丽菜园。全面推行河长制,直港河被水利部淮河委员会认定为淮河流域及江苏省级幸福河湖,建成全省唯一一家县级建设的水利文化馆,兴化垛田灌排工程体系成功入选2022年度世界灌溉工程遗产中国候选工程名录。
脱贫攻坚任务圆满完成。十年来,我市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重点围绕经济薄弱村和建档立卡低收入农户增收脱贫两大任务,全力推进脱贫致富奔小康工程。全市建档立卡低收入农户30175户、人口51811人,以及216个经济薄弱村全面脱贫。2021年,全市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25835元,村集体经济总收入达10.89亿元,比2012年的11827元、5.17亿元翻了一倍多,农民生产生活水平迈上新台阶,获全省脱贫攻坚组织创新奖。
乡村治理水平不断提升。组建水乡兴锋工作团和14支乡村振兴工作队,着力解决基层最薄弱、最现实、最急迫的问题。系统推进“基层党支部标准化建设工程”,累计达标建成419个村级党群服务中心。深化“三治融合”融合机制,以德治扬正气,以法治强保障,以自治增活力,培育形成“乡贤评议”“家里人化解”“亲娘舅”等一批群众自治品牌,基层上报事件联合处置率100%。昌荣镇安仁村入选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
二、未来五年和今后一个时期的工作目标和任务
一是持续壮大乡村产业实力。以全市稻米、河蟹、特色果蔬、淡水鱼、小龙虾等五大优势主导产业为抓手,以全国农业科技现代化先行县创建为支撑,培育发展农业全产业链,加快推动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国家农业现代化示范区三创联创工作。坚持用工业化的思维谋划农业,放大兴化“中国果蔬脱水加工第一县”优势,建设市级农产品电商产业园项目,引导脱水果蔬电商企业入驻,努力实现亩均销售500万元以上、税收100万元以上的目标。放大兴化“中国河蟹之乡”优势,建设总投资20亿元的兴化国蟹交易市场项目,打造中国最大的一站式全要素河蟹交易集散基地。到2025年,农业增加值达到269亿元,农产品加工产值与农业总产值之比达到3.6:1。
二是持续开展美丽乡村建设。加快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改善提升五年行动,大力推进农村生活垃圾污水治理、厕所革命、水环境治理、村容村貌提升等重点任务,坚持常态化管护,不断巩固整洁村全覆盖成果。到2025年,实现农村无害化卫生户厕普及率100%,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达到85%,农村生活垃圾集中收运率和无害化处置率达100%,建成10个省级生态宜居美丽示范乡镇(街道)、200个省级生态宜居美丽示范村,争创省级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示范县。
三是持续推动城乡共同富裕。坚持把促进共同富裕作为“三农”工作的出发点和着力点,因村制宜、多措并举发展村级集体增收项目,全面落实农民收入十年倍增计划,千方百计增加农村居民工资性、经营性、财产性、转移性收入。到2025年,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强村占比达到37%,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突破3.4万元,城乡居民收入比缩小为1.85:1。
乡村振兴一直在路上。我市将认真贯彻中央、省市有关“三农”工作的决策部署,坚定信心、务实奋进,知重负重、唯实唯勤,为建设生态品质优良、生态经济活跃的新时代鱼米之乡贡献“三农”力量,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泰州市委宣传部外宣处处长、四级调研员张卫兵:
谢谢王市长。下面请姜堰区介绍相关工作情况。
姜堰区副区长孙宏翠:
各位媒体朋友:
大家上午好。首先,十分感谢大家一直以来对姜堰各项事业,特别是农业农村现代化、乡村振兴工作的关注、关心和支持。
近十年来,姜堰区委区政府坚持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总抓手,坚决扛稳粮食安全政治责任,聚焦发展现代农业、深化农村改革、促进乡村振兴等主题主线,以重大工程、重大行动、重大计划为抓手,打赢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加快推进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农业农村发展、乡村振兴工作取得显着成效。2020年、2021年,我区乡村振兴实绩考核连续两年位列全省第一等次。
我们致力创新创优,发展基础不断夯实。创新试点得到肯定。新型规模经营、为农社会化服务两大主体培育的“姜堰模式”得到上级认可,国家农业改革与建设试点三年综合绩效评价位居全国第一,先后获得首批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全国农村改革试验区、全国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先导区等一批国字号荣誉。粮食安全责任制落实、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河湖长制、高标准农田建设等工作获省政府真抓实干督查激励。基础工作稳扎稳打。粮食生产实现“十连丰”,现有国家地理标志农产品2个,绿色食品35个,有机农产品10个;农作物良种覆盖率达95%,高标准农田覆盖率达74.4%,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90%以上;绿色优质农产品比重达87.4%、位居全省第一。2021年,全区实现农林牧渔业增加值51.78亿元,比2012年增加23.8亿元,年均增长2.8%。产业体系逐步完善。形成绿色稻麦、精品果蔬、特色水产、优质畜禽四大主导产业,创成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1家、市级11家,拥有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4个、全国农业产业强镇1个。现有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43家,建成省级示范农业产业化联合体3家、市级7家。
我们致力破题攻坚,工作机制不断完善。聚焦环境治理发力。探索建立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红黑榜”制度,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做法得到农业农村部推介,获评全国村庄清洁行动先进县。行政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覆盖率达80%,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100%。在全省率先研发“智慧河湖”管理系统,打造区镇村三级生态河道750条、幸福河湖76条,建成省市级特色田园乡村13个。聚焦人才组织发力。在全省率先出台《关于集聚“三水田园英才”助推乡村振兴的实施意见》,累计从区级机关选派驻村第一书记124名,今年综合比选13名区级机关副科职干部和13名优秀年轻干部全脱产到镇街担任乡村振兴专职副书记、见习镇长。高标准建成区社会治理现代化综合指挥中心,创成全国文明镇村5个、省级文明镇村22个,镇村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村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实现全覆盖。聚焦富民强村发力。在全市率先建成运行扶贫超市,开展防贫保、乡村公益医疗互助试点,探索形成物业扶贫、实业扶贫、产业扶贫等路径,2019年底106个经济薄弱村、13875名建档立卡低收入农户全面脱贫摘帽。低收入人口集中认定如期完成,建成运行全省首家“一网通办”的社会救助综合平台,动态监测和救助帮扶稳步落实。连年下发支持现代农业发展奖补办法,制订出台富民强村帮促意见,截至2021年底,村集体经营性收入超过50万元的村达140个,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26949元、同比增长11.2%。今年初,启动实施乡村振兴“112233”工程,并专题成立工程指挥部负责督查推进。
我们致力激发活力,改革优势不断凸显。持续深化“两大主体”培育。家庭农场由2013年的643家增加到1575家,其中,省级示范农场54家、市级112家;建成家庭农场服务联盟100家,实现粮食种植服务全覆盖。构建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交易规范化制度体系入选全国农村改革试验区拓展试验任务,区域性服务联盟助力农业生产提质增效入选首批全国农业社会化服务典型案例。持续深化农业园区改革。姜堰现代农业产业园创成省级示范园,园区改革步入实质性阶段,园区管理办公室挂牌成立,园区体制机制改革方案研究确定,支持园区发展20条政策制订出台,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争创工作正式启动,园区国土空间规划、产业发展规划编制等工作正有序推进。持续深化“三权分置”改革。完成226个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登记赋码工作,农村土地确权颁证工作顺利通过验收。推进农村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试点,发放贷款1.73亿元。区镇村三级联动农村产权交易市场体系全面建成,实现线上交易镇街全覆盖,累计完成交易项目1.58万笔,交易金额18.96亿元,溢价金额1.43亿元。
“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十四五”及今后一段时期,我们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以大力实施“112233”工程为总抓手,深入推进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着力打造1个乡村振兴示范引领区、争创1家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2个乡村振兴示范镇、培育20个左右乡村振兴示范村,每年实施30个左右“两社”联动项目,持续开展交通畅通、幸福河湖、清洁家园“三大工程”,进一步在试点试水中闯出“姜堰路径”,在稳扎稳打中叫响“姜堰品牌”,在创新创优中贡献“姜堰智慧”,奋力推动乡村振兴取得新进展、农业农村现代化迈出新步伐,努力打造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新时代鱼米之乡“姜堰样板”。
最后祝各位媒体朋友身体健康,工作顺利。谢谢大家。
泰州市委宣传部外宣处处长、四级调研员张卫兵:
谢谢孙区长。下面请记者朋友就感兴趣的问题提问,请举手示意。
记者:
刚才,您在发布稿中提到今后工作中要实施乡村振兴“七个一”工程,请具体谈谈怎么推进这项工作的?
市委农办副主任、市农业农村局党组成员王圣华:
谢谢这位媒体朋友的提问。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一张全国统一试卷。如何交出一份令人满意的答卷,是市委市政府统筹谋划、科学研究、慎重决策的头等大事。一年多来,先后在政策集成、要素支撑、举措创新等方面出台了一系列文件,构建形成泰州推进乡村振兴政策体系的“四梁八柱”。其中,“七个一”工程是市委市政府着眼于乡村产业这个基础,推动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其主要内容包括:打造一批高层级的现代农业园区、培强一批领军型的农业龙头企业、建设一批高质量的农业农村重大项目、培育一批品牌引领的产业集群、建设一批高能级的乡村振兴科技支撑平台、构建一套多元化的乡村振兴投入支撑体系、培植一批高标准的乡村振兴特色典型。
今年以来,围绕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紧扣乡村产业振兴这个重点,我们始终坚持强化统筹调度,系统协调推进,先后制定出台了“七个一”工程具体行动方案、示范建设评价体系,落实了年度目标清单、任务清单、责任清单。具体工作情况在刚才的发布中已经提及。重点培育打造的1个先行市(区)、10个中心镇、100个示范村,目前已通过专家评审,将在农民丰收节上予以公布。总之,各项工作正在有序组织、有力推进中。谢谢。
记者:
我们注意到,兴化入选了全国农业现代化科技先行县共建名单,请问兴化是如何推进该项工作?谢谢。
兴化市人民政府副市长王晓秋:
感谢这位记者的提问,实现农业现代化需要科技支撑。2021年6月,我市启动了农业科技现代化先行县共建工作,发挥对口支撑单位南京农业大学的资源、人才、成果等优势,精准把脉我市农业发展的现实需求和短板弱项,为实现农业现代化和乡村振兴提供科技支撑。自共建工作启动以来,我市紧紧围绕“八个一”的总体目标任务,积极开展各项工作,起步良好,在农业农村部的年度考核中,获得单项和综合考评双“优秀”,综合考评位列72个创建县(市)中第一名。今年年初又成功召开兴化市农村工作暨农业科技现代化先行县创建工作大会,出台了《兴化市“全国农业科技现代化先行县”创建工作方案》。聚焦我市稻米、河蟹、特色果蔬、淡水鱼、小龙虾等五大特色主导产业,着力打造一批创新能力强、产业链条全、绿色底色足、安全可控制、联农带农紧的农业全产业链。我市作为全国最大的戴窑粮食加工市场、中国果蔬脱水加工第一县以及全省唯一的农副产品精深加工区优势更加凸显,正在全力打造百亿级稻米加工、百亿级果蔬脱水加工、千亿级健康食品产业集群,以及“中国唯一、世界第一”国际调味品产业集聚区,集聚了10多个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健康果蔬食品产业形成规模效应,产品从粗加工升级到贴合健康生活理念的紫薯粉、甘蓝粉、蔬菜蛋糕等上百种健康食品,成为全国脱水及FD冷冻果蔬品种最齐全的生产集中地及全球最大集散地。充分把握“互联网+”发展机遇,企业通过B2B、B2C、C2C、O2O等多种交易模式销售脱水果蔬及FD冷冻果蔬产品,现有电商经营户140家,消化各类新鲜果蔬农产品近25万吨,电商平台年交易额约8亿元,占总销售额的近55%。
同时,我市与南京农业大学共同启动实施了2021-2022年度“七大共建课题”,引导科技、人才、资本、信息等要素集聚,激发经济活力,促进农业绿色转型和高质量发展。梳理了兴化乡村振兴研究院、亚夫科技服务工作站、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院士工作站等农业科技创新合作平台51家,打造示范基地8个,培育链主企业19家,引进示范动植物新品种100多个、新技术20项。创造极具发展潜力的虾蟹混养“兴化模式”,实现亩均效益稳步在5000元以上。蟹塘生态化改造1万亩,尾水达标排放示范3300亩,渔业特色农机水平达80%以上。依托现有的省级粮食园区,投入3000万元,正在建设2000亩5G+智慧农场,建成后将实现粮食种植全程科技化、智能化、可视化。下一步,我们将继续牢牢把握全国农业科技现代化先行县创建的有利契机,以五大产业链为抓手,大力开展水稻绿色高效生产、智慧农场建设、河蟹绿色健康养殖示范等共建合作,为全市农业现代化发展注入科技“第一动能”,实现农业大市向农业强市转变,努力打造全国农业科技现代化先行县兴化样板。
泰州市委宣传部外宣处处长、四级调研员张卫兵:
由于时间关系,今天的提问就到这里,如果记者朋友还有其他问题,可与有关部门或相关市(区)联系,会后进行深入采访。同时,也请各位媒体朋友对本场发布会和接下来的系列主题发布给予大力支持和深入报道。
明天就是中秋佳节,借此机会提前祝各位阖家团圆,万事如意。今天的发布会到此结束,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