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泰州市“农业科技下乡”调查问卷反馈报告 为认真落实中央、省委、市委1号文件和全市农村工作会议精神,摸清我市农业科技下乡现状,紧紧围绕稳产保供给,深入实施乡村振兴科技支撑行动,为乡村振兴和现代农业发展,提供有力的科技、人才和生态支撑。切实解决广大农民群众在生产生活中遇到的问题,更好地提升我市农业生产现代化水平。现面向广大群众开展2022年泰州市“农业科技下乡”问卷调查,本次调查时间为2021年1月30日至3月30日。现将调查结果反馈如下: 一、调查基本情况 本次调查共有80人参加,其中男性比例为63.75%,女性比例为36.25%。居住区域中,海陵区占87.5%,姜堰区占2.5%,兴化市占2.5%,高港区占7.5%,泰兴市、靖江市无人参与调查。参与调查者的文化程度,初中占1.23%,高中占3.7%,大专占9.88%,大学本科及以上占85.19%。参与调查的人员从事行业中,农业占67.9%,林业占1.23%,畜牧业占12.35%,渔业占7.41%,其它行业占11.11%。。 一、调查结果分析 参与调查者,认为目前发展农村经济最大的困难是缺少资金的占29.63%,缺少项目占25.93%,缺乏技术占6.17%,缺少销路的占17.28%,缺少劳动力占6.17%,其它因素的14.81%。目前使用的农业实用技术主要获得途径中,政府技术推广部门和农村农技员占53.09%,各类送科技下乡活动占7.41%,科技示范户占2.47%,媒体网络20.99%,去外地学习3.7%,其他12.35%。目前急需解决的农业生产技术难题中,作物良种占17.5%,病虫防治占7.5%,机械耕种(收获)占2.5%,农产品加工占20%,新技术培训占41.25%,其他11.25%。目前使用的农业技术在本村的普及程度,自家独有占11.11%,少数农户应用33.33%,全村普及55.56%。对农业新技术所持的态度,积极主动引进占81.48%,模仿别人的3.7%,观望态度占1.23%,逐步应用11.11%,其他占2.47%。最认可的农业科技服务中,技术项目占28.75%,科技咨询与诊断27.5%,技术讲座占15%,技术资料占5%,项目对接活动23.75%。能否承受农业新技术带来的风险,无风险占6.17%,1000元以下占7.41%,5000元以下占11.11%,10000元以下占25.93%,能承受全部风险12.35%,投保占37.04%。使用农业新品种新技术后农作物产量效果,大幅增产增收占40.51%,小幅增产增收占46.84%,无明显变化1.27%,其他11.39%。通过开展“农业科技下乡”活动,家庭人均收入增加了100元以下占2.47%,100-500元占39.51%,1000元以上占45.68%,无明显变化的12.35%。 二、对策及建议 1、加强农业科技创新能力建设。一是深化产学研合作。加强与省内外涉农高校(科研院所)合作,围绕制约泰州现代农业发展急需解决的关键技术和“卡脖子”问题,开展研究攻关,为全市现代农业农村发展提供科技支撑。二是建设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推广示范基地。召开全市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推广示范基地建设专题会议,推进农业科技示范基地建设,提升农业科技创新与集成推广能力。 2、加快农业技术示范推广。一是开展农技推广入户行动。建设农业科技示范展示基地12个。完善并巩固以“专家定点联系到县、农技人员包村联户”为主要形式的工作机制和“专家+试验示范基地+农技推广人员+科技示范户+辐射带动户”的技术服务模式,组织农技人员开展点对点农技推广服务。二是推进农业科技“云服务”。在疫情和灾情期间,全市各地农技推广人员充分利用“中国农技推广”、“农技耘”等APP线上服务功能,及时准确发布防灾减灾技术指导意见,开通网上直播、开展远程问诊、提供在线咨询,指导农民用好信息服务平台,做好“全天候、保姆式”线上科技服务,提高防灾减灾工作效能。 3、加强农业农村人才培养。一是实施基层农技人员知识轮训工程。坚持“干什么、学什么”和“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围绕全市当前农业发展急需的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开展基层农技推广人员专业技能培训,加快提升基层农技推广人员业务素质。二是开展高素质农民培育。围绕主导产业发展和农民实际需求,分层分类开展农民职业培育,把种养大户、农庭农场主、专业合作组织负责人列为培训的重点对象,组织农业职业技能培训。三是提升职业农民学历层次。配合实施高素质农民学历提升行动计划,以专业大户、家庭农场经营者、农民合作社负责人、农村经纪人、农业社会化服务人员等为招生重点,采取弹性学制、“半农半读”形式,推进农广校中职教育办学,培养了一批留得住、用得上、干得好、带得动的“永久牌”乡村振兴带头人队伍。四是推进农业农村人才定向培养。联合江苏农牧科技职业学院,采取定向委培模式,开展本土化农业农村后备人才培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