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 引 号 | 014416330/2017-03775 | 分 类 | 市政府办文件 科技、教育 科技 通知 |
发布机构 | 市政府 | 发文日期 | 2017-01-13 |
文 号 | 泰政办发〔2017〕8号 | 有 效 性 | 已失效 |
各市(区)人民政府,泰州医药高新区管委会,市各委、办、局,市各直属单位:
《泰州市知识产权“十三五”专项规划》已经市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泰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2017年1月13日
泰州市知识产权“十三五”专项规划
依据《国务院关于新形势下加强知识产权强国建设的若干意见》《江苏省委江苏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建设知识产权强省的意见》《江苏省“十三五”知识产权发展规划》和《泰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等文件精神,结合泰州市知识产权工作实际,特编制《泰州市知识产权“十三五”专项规划》。本规划主要阐述泰州市未来五年知识产权发展的目标和重点任务,是泰州推进知识产权强市建设的指导性文件。
一、发展基础和面临形势
(一)发展基础
“十二五”时期是泰州知识产权工作实现快速发展的重要阶段。全市知识产权工作紧紧围绕经济转型升级发展大局,深入实施知识产权战略,知识产权综合实力显着提升,顺利完成了“十二五”规划的主要目标任务。
知识产权宏观管理明显加强。知识产权工作推进力度不断加大,先后出台《关于实施开放创新双轮驱动战略推进经济转型升级的若干政策》《泰州市发明专利攻坚行动方案》《泰州市推进名牌战略实施意见》等政策性文件。知识产权评议机制建设取得重大突破,在全省率先出台《关于加强重大经济科技活动知识产权评议工作的意见(试行)》,并被江苏省知识产权局向全省转发。知识产权联席会议制度进一步加强,建立了由市政府分管领导任组长、17个职能部门相互协作、齐抓共管的知识产权协调推进机制。
知识产权创造水平大幅提高。新增专利申请11.8万件、授权4万件,分别是“十一五”的4.8倍和4倍;其中发明专利申请2.8万件、授权1829件,分别是“十一五”6.3倍和4.2倍;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达6.06件,增长近5倍。新增商标注册2万余件,其中驰名商标42件、着名商标246件、知名商标553件,分别是“十一五”的1.8倍、3.5倍、2.2倍和1.3倍。新增中国名牌产品9个、江苏名牌产品201个、泰州名牌产品267个,新增版权作品登记1762件。计算机软件登记367件,是“十一五”的4倍。
知识产权运用能力快速提升。知识产权评议在科技计划项目中的支撑作用充分发挥,在省、市科技成果转化资金项目和企业自主项目中,开展知识产权分析评议60余次,形成分析评议报告50余篇。知识产权引领支撑企业发展不断深入,培育国家知识产权优势企业9家、知识产权密集型企业55家、新增企业知识产权管理规范合格企业292家。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工作积极开展,出台《泰州市专利权质押贷款管理办法》,发放知识产权质押贷款3.3亿元。
知识产权保护环境不断优化。执法保障条件取得新突破,在全省率先成立公安局驻知识产权局办公室、知识产权保护检察工作站,建成全省首个专利巡回审理庭并投入使用。成立知识产权执法支队,联合开展执法专项行动,查处侵权假冒专利案件808起、商标侵权案件570件,收缴侵权盗版物十余万册(张、盒)。维权援助工作取得新进展,中心成立4家分支机构,建成“12330”知识产权志愿者服务队,每年定期进驻大型展会开展维权服务。通过知识产权维权援助与举报投诉“12330”热线,共受理举报投诉187件,假冒专利、专利侵权纠纷案件75件,移交立案75件。知识产权宣传取得新成效,利用“3·15”“4·26”和专利宣传周等时机,发布《知识产权发展与保护状况白皮书》,开展“侵权盗版及非法出版物集中销毁活动”,在泰州电视台播放“知识产权保护攻略”“知识产权在企业”等8部宣传片,成功举办创新设计、外观设计大赛等活动。
知识产权服务体系逐步完善。建成国家专利战略推进与服务(泰州)中心、中国医药城专利技术展示交易中心,在全省率先创建地区性专利信息服务平台—中国·泰州专利信息综合服务平台。知识产权中介服务机构的支持引导力度不断加大,创建“中美知识产权服务平台”,引进10余家国内、省内知名知识产权服务机构来泰设立分支机构。培育二星级专利代理机构2家、“贯标”咨询服务机构2家、专利运营机构2家。版权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深入推进,建成6家基层版权工作站。知识产权人才队伍培训力度进一步加大,全市举办知识产权培训100多场(次),培训人员超过5000人(次)。
(二)面临形势
“十三五”时期,我市知识产权发展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面临着新的形势和任务。
从国际来看,随着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文化多样化、社会信息化深入发展,知识产权日益成为世界各国发展的战略性资源和提升国际竞争力的核心要素,成为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的重要支撑和掌握发展主动权的关键因素,知识产权在国际合作与竞争中的地位空前提高。发达国家凭借知识产权的强势地位,强化国际知识产权规则制定中的主导作用,不断提高国际贸易中的知识产权保护标准,加强专利技术垄断、版权和品牌市场控制。发展中国家纷纷加快知识产权战略实施步伐,加强知识产权布局,构筑新的竞争和发展优势。知识产权全球治理格局正发生着深刻变革。
从国内来看,我国经济发展已进入速度变化、结构优化、动力转换的“新常态”,面临着推进创新驱动发展、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历史任务。知识产权制度作为创新驱动发展的基本制度,在转换发展动力机制、促进经济提质增效升级、构筑长远发展优势中肩负着重大历史使命。党中央、国务院着眼国际发展大势,立足我国发展全局,作出加快建设知识产权强国的重大决策部署,明确提出全力推进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知识产权强国建设,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提供有力支撑,为推动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迈向中高端水平,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奠定更加坚实的基础。
从我市来看,经过20年的持续奋斗,泰州市综合经济实力和发展水平有了大的提升,要素集聚能力明显增强,发展空间不断拓展,尤其是“三大主题工作”深入推进,项目建设持续发力,发展环境日益优化,发展路径愈加清晰。这些都为泰州知识产权发展提供了新的重大机遇。但应该清醒认识到,我市企业持续创新能力不足、知名品牌数量偏少、高校院所研发能力有限、知识产权高端人才匮乏的问题依然突出,建设知识产权强市任重道远。
面对纷繁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以及经济发展新常态的倒逼压力,我市必须准确把握知识产权发展新的任务要求,牢牢抓住建设知识产权强市的机遇期,坚定信心,克难奋进,锐意进取,只争朝夕,不断开创知识产权工作新局面,努力构筑泰州长远发展新优势。
二、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深入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特别是视察江苏重要讲话精神,自觉践行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全面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快建设知识产权强省的意见》,紧紧围绕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以高标准建设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城市和知识产权强市为统领,以提升三大战略性主导产业知识产权综合能力为重点,以深化知识产权领域综合改革为动力,着力提升知识产权发展的质量与效益,着力培育知识产权优势企业,着力构建支撑创新发展的知识产权服务体系,着力营造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政策环境,提升知识产权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度和影响力,为建设“强富美高”新泰州作出应有的贡献。
(二)基本原则
战略引领,统筹推进。瞄准知识产权强市目标,加强顶层设计、总体布局和战略实施,引领泰州市知识产权事业发展。聚焦“三大主题工作” “四个名城”建设,统筹知识产权质量与数量的关系、全局谋划与区域协调的关系,汇集知识产权各部门的资源,形成集中高效合力,有力推动创新驱动发展。
政府引导,市场主导。突出政府在宏观指导、完善制度、市场监管、公共服务等方面的职能,着力构建知识产权市场化运作体制机制。充分发挥市场的决定性作用,进一步强化企业知识产权主体地位,优化知识产权资源配置,激发全社会创新创业活力。
深化改革,创新发展。立足泰州实际,坚持把创新放在知识产权工作的核心位置,扎实推进知识产权综合管理改革,着力破解制约知识产权事业发展的障碍。在知识产权战略实施路径、政策举措、运营模式、服务方式、人才培养等方面不断创新,探索具有泰州特色的知识产权发展之路。
重点突破,整体提高。紧紧围绕三大战略性主导产业,按照“打基础、补短板、解难题、求突破”的要求,找准知识产权与新兴产业的契合点,重点解决知识产权转化运用和有效保护的困难和问题。充分发挥知识产权制度在激励创新、促进创新成果合理分享方面的关键作用,完善区域合作和协同发展机制,实现知识产权综合能力的整体提高。
(三)发展目标
到2020年,泰州市知识产权发展主要指标达到省内先进水平,知识产权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和推动作用充分显现,高标准建设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城市和知识产权强市。
——每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实现翻番,达12件,每万人一般作品和软件着作权登记量达60件,有效注册商标达26000件,马德里商标注册量累计达90件,植物新品种授权量累计达10件,地理标志14件。在装备制造、生物医药、电子信息产业等领域形成一批高价值专利、高知名度品牌和核心着作权等。
——加强对全市知识产权管理,构建权责一致、分工合理、执行顺畅、监督有力的知识产权创新管理体制。强化市政府知识产权联席会议制度运行效能,统筹协调解决经济、科技和文化发展中的有关知识产权问题。进一步增强知识产权管理能力,形成一支人员相对稳定、素质较高的知识产权管理队伍。
——建设1—2个专利导航产业发展实验区,推进20家规上工业企业开展专利运营试点,开展医药、化工、船舶等产业开展知识产权集群管理工作。实施企业知识产权“贯标”和战略推进计划,完成“贯标”创建企业200家,承担省、市企业知识产权战略推进计划项目30项。建成企业专利信息数据库80个。培养和扶持3家以上具有国际化视野的企业“走出去”,实施全球化知识产权战略。
——知识产权保护体系比较完备,行政保护与司法保护衔接顺畅。知识产权行政执法效能明显提升,保护严格高效。知识产权维权援助机制完善,举报投诉渠道畅通。以“尊重知识,崇尚创新,诚信守法”为核心理念的知识产权文化氛围初步形成。全社会知识产权认知度超过75%,权利人满意度超过80%。
——加快完善知识产权服务支撑体系,发展知识产权代理、法律、咨询、培训等服务,形成一批专业化、规模化和国际化的知识产权服务机构。新培育引进高端服务运营机构2—3家,知识产权服务机构总数80家以上。
——加快培养一支业务专、水平高、素质优的知识产权人才队伍,拥有全国专利代理人资格和省内专利代理职业资格人员50名以上、企业知识产权总监300人以上、企业知识产权工程师及品牌管理专业人才和版权管理人才3000人以上,从事知识产权服务的专业人才达 3000人。
泰州市知识产权“十三五”主要指标
分 类 | 指 标 | 目 标 |
知识产权 创造 | 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 | 12件 |
累计PCT专利申请量 | 500件 | |
万人一般作品和软件着作权登记量 | 60件 | |
有效注册商标量 | 26000件 | |
累计马德里商标注册量 | 90件 | |
拥有注册商标企业 | 1万家 | |
地理标志量 | 14件 | |
知识产权 管理 | 国家知识产权试点示范市(区) | 5个 |
国家知识产权试点示范园区 | 4个 | |
省级知识产权试点示范市(区) | 2个 | |
省级知识产权试点示范园区 | 6个 | |
企业贯标数 | 200家 | |
省级产业集群品牌培育基地 | 5家 | |
版权工作站 | 5个 | |
知识产权 运用 | 知识产权质押融资 | ≥1亿元 |
知识产权许可转让数 | ≥200件 | |
知识产权 保护 | 全社会知识产权认知度 | ≥75% |
权利人满意度 | ≥80% | |
知识产权 服务 | 知识产权服务机构 | ≥80家 |
专利代理人 | ≥50人 | |
知识产权专业服务人员 | ≥3000人 | |
知识产权 人才 | 企业知识产权总监 | ≥300人 |
企业知识产权工程师、品牌管理专业人才和版权管理人才 | ≥3000人 |
三、重点任务
(一)加大知识产权创造,推进创新型城市建设
增强企业知识产权创造能力。进一步完善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知识产权创造体系。大力推动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引导企业加大创新投入。实施高新技术企业知识产权创造能力提升工程,实现高新技术企业发明专利拥有全覆盖。鼓励企业加强专利信息利用,推进企业建立知识产权工程师、专利代理人全程参与创新活动机制,促进高质量专利产出。实施“一企一标”“一社一标”工程,提升市场主体自主商标拥有率。支持企业加强着作权、植物新品种和集成电路布图设计登记。加大企业专利奖励力度,鼓励企业完善职务发明奖励和报酬制度等。采取知识产权入股、股权期权奖励、岗位分红、利润提成等方式,激发发明人的创造性和积极性。
激发驻泰高校院所知识产权创造活力。鼓励泰州学院、江苏农牧科技职业学院、南京师范大学泰州学院、南京理工大学泰州科技学院、南京中医药大学翰林学院等驻泰高校院所,面向泰州主导产业发展需求,在优势学科领域获取具有战略储备价值的知识产权。支持驻泰高校院所针对制约产业发展的技术瓶颈,与企业开展协同创新、集成攻关,突破产业发展重大关键技术,创造一批支撑产业发展的知识产权。支持驻泰高校院所围绕产业链统筹研发力量,实施关键共性技术攻关,形成高质量的知识产权,加快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支持驻泰高校师生承担版权开发项目,完善高校师生版权成果价值实现机制。鼓励驻泰高校院所在目标考核中,将发明专利列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技术中心、重点实验室等机构的认定和绩效考核内容,对具有发明创造目标的新品开发、前沿技术和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等项目,优先支持申报各级科技计划、科技奖项等。鼓励驻泰高校院所将发明专利拥有情况与个人职称评定、职务晋升等挂钩,激励发明创造。推进驻泰高校院所知识产权成果处置权、收益权改革,充分激发科研人员创新活力。
激励全社会发明创造激情。深入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推动创新成果及时形成知识产权保护。支持版权众创空间建设,扶持创客版权创造。组织开展优秀发明人评选、创新创业大赛、工业外观设计大赛、作品大赛、知识产权知识竞赛、江苏书展、版权成果展、文创展等活动,激发全社会知识产权创造热情。
培育高价值知识产权。实施高价值专利培育计划,紧紧围绕泰州市生物医药与高性能医疗器械、高技术船舶与海工装备、节能与新能源三大战略性主导产业发展,以科技中小型企业为重点,组建集企业、科研院所、知识产权服务机构三位一体的高价值专利培育示范中心,培育和创造一批高价值专利。实施商标培育计划,支持企业加强技术创新、质量管理和知识产权文化建设,培育一批市场覆盖面广、影响力大、经济价值高的高知名度商标。实施核心版权培育计划,建设国家级或省级版权示范园区(单位),形成一批核心版权。将高价值知识产权创造和拥有情况作为科研项目立项、技术创新绩效评价、品牌保护认定、研发人员职称评定和职务晋升的重要指标之一,形成推动高价值知识产权创造的鲜明导向。
(二)促进知识产权运用,有效支撑经济转型升级
发展知识产权密集型产业。加强知识产权密集型产业规划部署,支持专利密集型、商标密集型、版权密集型产业加快发展。开展产业专利导航和专利预警分析,明晰全球产业竞争格局,确定产业科技创新发展定位,把握产业专利发展态势,制定产业专利规划,进行产业专利布局,集聚产业专利资源,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形成专利密集型产业。以战略性新兴产业、先进制造业为重点,实施专利导航工程,建设专利导航产业发展实验区和专利集群管理示范区。推进商标战略实施示范工程,支持企业加大品牌经营力度,着力培育区域公共特色经济品牌,打造商标战略实施示范县(市、区)和商标战略实施示范企业、产业集群品牌培育基地和示范基地。以创建版权示范城市为目标,推进版权兴业,实施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影视产业基地和软件产业园区提升工程,加大对版权产品出口的扶持力度,加快推进版权交易平台建设。建立健全知识产权海外预警机制,选取一批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新技术产业的对外贸易企业,有针对性的开展主导产品知识产权预警分析,发布主要贸易(投资)知识产权维权援助指引和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引导企业积极应对海外知识产权风险。
打造知识产权密集型企业。实施企业知识产权战略推进计划,推动企业将知识产权战略纳入企业经营发展战略,运用专利、商标、版权、商业秘密等知识产权提升核心竞争力。引导企业设立知识产权管理机构,建立健全企业内部知识产权管理与保护、信息利用、利益分配与奖励等工作规范与制度。建立企业关键技术、相关产品的专利文献和商标信息库、知识产权管理数据库、主要竞争对手产品、专利(技术)、商标、市场等方面的信息数据库,为企业开展知识产权战略分析、研究和实施提供有效服务。引导企业抢抓“一带一路”倡议机遇,推动企业主动介入国际分工,在境外申请注册知识产权,参与国际标准制定等,促进企业依靠知识产权走出去。鼓励中小企业与服务机构开展知识产权托管合作,提升企业知识产权管理水平。支持品牌企业通过优化组合、联合经营等途径,扩大生产规模,促进品牌做大做优做强,加快形成品牌集聚效应。开展知识产权密集型企业遴选活动,以“贯标”达标企业、知识产权战略推进计划承担企业为重点,遴选一批自主知识产权拥有量大、创新能力强、管理基础好、发展潜质优的企业予以重点培育和扶持。将企业“贯标”认证情况作为科技计划项目立项、上市后备企业遴选、“双软”认定、着名商标认定推荐的重要条件。
推进知识产权运营及科技金融服务。创新知识产权运营模式。引导创新主体加强知识产权运营,研究建立企业、高校院所专利许可制度等,推动专利的许可方式向外扩散;支持企业组建知识产权联盟,共同运用知识产权成果,形成合理的产业链和成果转化群体优势;鼓励社会资本投资设立专业化知识产权运营公司,开展知识产权吸储、开发、组合、投资等服务,促进知识产权商业化运营;推动高校院所开展知识产权运营服务,加快实现知识产权价值;探索建立知识产权创造与运营的众筹、众建模式,促进“互联网+知识产权”融合发展。建立健全多元化、多层次、多渠道的知识产权投融资体系,鼓励金融机构创新科技金融产品,中小企业改进运营模式,扩大信贷规模,实现“知本”向“资本”的转变;大力开发推行专利执行险、专利侵权责任险、专利综合险和海外展会险等知识产权保险产品,有效降低企业研发、生产和经营活动的知识产权风险;探索建立知识产权证券化交易机制,支持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企业通过资本市场直接融资,建立知识产权质押融资评估和风险管理机制,指导企业开展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工作。
(三)加强知识产权执法维权,优化知识产权保护环境
完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整合知识产权行政执法资源,建立专业化执法队伍,开展专利、商标、版权等知识产权统一执法。开展知识产权执法培训,提高统一执法能力。推进知识产权审判体制机制改革,完善“三审合一”审判机制,建立知识产权专家陪审制度,提高知识产权司法审判水平。加强知识产权行政执法与司法保护衔接机制建设,完善案件移送、案情通报、信息共享、委托调解、沟通协调等制度,形成保护合力。
加大知识产权执法力度。针对商贸企业集聚区、商业街区、专业市场、展会等侵权假冒案件高发地,扎实开展知识产权“护航”“双打”“剑网”“红盾”等执法专项整治工作,严厉打击知识产权违法行为。大力查处群体侵权、反复侵权、假冒专利及涉及专利的诈骗行为。加大知识产权海关保护力度,严厉打击跨境知识产权违法犯罪行为,有效制止侵权货物进出境。创新“互联网+”、电子商务、大数据等新业态发展的知识产权保护机制,加大网络知识产权侵权和犯罪的查处力度。推进行政执法信息公开,及时向社会发布案件投诉和处理情况。建立知识产权诚信档案,将假冒专利、假冒商标、侵权盗版等信息纳入企业或个人诚信系统,并作为在政府采购、承接政府投资项目、获得政府奖励、资助和荣誉称号等方面的参考依据之一。
健全维权援助和纠纷处理机制。扩大中国(泰州)知识产权维权援助中心布局,加快分支机构布点,搭建知识产权维权援助合作单位数据库和专家库数据,建立统一标准、动态进出的甄选机制。拓展维权援助服务领域,重点开展互联网、展会以及众创空间知识产权维权援助,为新兴市场主体、创业主体提供知识产权服务。完善专利侵权判定咨询机制,开展专利侵权判定咨询工作。完善举报投诉移送、案情反馈、举报奖励等工作制度,畅通知识产权维权援助与举报投诉渠道。鼓励建立重点产业知识产权保护联盟,共享预警机制,共担知识产权风险,形成知识产权联动维权援助新格局。建立知识产权争议仲裁解决机制和知识产权纠纷处理诉调对接机制,引导创新主体、社会中介组织等第三方机构参与解决知识产权纠纷及调解知识产权矛盾。加大“12330”(知识产权维权援助与举报投诉热线)宣传力度,壮大“12330”知识产权志愿者队伍,动员全社会力量参与知识产权市场监督。
增强全社会知识产权意识。发布《知识产权发展与保护状况白皮书》,向社会公布泰州知识产权发展与保护状况。利用广播电台播放知识产权专题宣传片,提升知识产权影响力。组织开展知识产权“进机关、进社区、进企业、进校园”活动,传播知识产权知识,提高知识产权意识。推进中小学知识产权教育试点工作,设置知识产权课程,增强中小学生创新意识和知识产权保护意识。
(四)强化知识产权管理,形成推进改革创新发展合力
推进知识产权行政管理改革。按照国家和省有关改革部署,大力推进知识产权管理体制改革,整合专利、商标、版权等知识产权管理职能,加快建设职责清晰、管理统一、运行高效的知识产权管理机构。指导市(区)知识产权行政管理机构建设,着力构建高新技术开发区、经济(技术)开发区、科技产业园、工业园区等知识产权工作体系。建设知识产权统计管理系统,提高知识产权统计工作质量。建设专利资助、知识产权项目申报等信息化系统,提供高效优质便民服务。建立有效发明知识产权档案管理数据库,重点加强对企业有效发明专利、商标、版权的监管维护。
统筹区域知识产权协调发展。以高标准建设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城市为统领,深化国家、省、市合作共建机制。以“典型示范、以点带面,分类指导,分步实施”为原则,推动试点示范创建工作向市(区)延伸,引导和支持有条件的市(区)参与国家知识产权强县培育工程,全面提升区域知识产权综合管理水平。以高新技术开发区、经济(技术)开发区、工业园区、产业园区等为重点,深入开展园区知识产权试点示范工作,大力推进园区知识产权战略实施,引导优势知识产权资源向园区集聚,培育一批国家、省知识产权试点示范园区,并有效发挥其试点示范辐射引领作用。
加强重大经济科技活动知识产权管理。全面落实市政府办公室《关于加强全市重大经济科技活动知识产权评议工作的意见(试行)的通知》(泰政办〔2013〕16号)要求,重点对政府奖金资助的重大科技经济文化项目、创新创业人才引进项目、涉及国家利益的企业并购和技术出口活动以及重大展会等,开展知识产权审查评估,有效规避知识产权风险。建立重大项目知识产权跟踪管理机制,对财政资金支持,有可能产生知识产权的重大项目,事先约定知识产权产出目标,并将其纳入项目管理和考核内容。引导重大项目承担单位加强科技成果转化、新兴产业培育、重大技术改造等项目的全过程知识产权管理,有效利用国内外知识产权信息,开展知识产权检索分析,确立技术创新方向,防范侵权行为。
(五)创新知识产权服务,构建规范有序的市场体系
建设公共服务载体。围绕全市重点发展的新兴产业和主导产业,深入开展知识产权信息加工和情报分析,提供决策参考。依托“中国·泰州专利信息综合平台”和中美知识产权服务平台,推动知识产权信息的传播、利用和共享,提供个性化知识产权服务,满足不同层次的知识产权信息需求。在高新技术开发区、经济(技术)开发区、工业园区和产业园区等,建立知识产权公共服务平台及产业数据库,形成覆盖全区的知识产权公共服务网络。
健全社会化服务体系。依托泰州市科技广场,建设知识产权服务业集聚区。支持知识产权信息检索分析、数据加工、数据库建设、软件开发等服务机构发展,鼓励代理机构拓展企业上市、并购、重组、清算、投融资等商业活动中的知识产权法律服务,完善中小微企业知识产权法律援助服务。拓展海外知识产权维权服务,提升知识产权服务机构熟悉和运用国际规则的能力。支持泰州市知识产权服务业联盟、商标协会等社会组织发挥监管作用,建立健全信用管理制度,促进知识产权服务机构健康发展。
提升高端化服务水平。实施知识产权服务能力提升工程,建立并推行服务质量管理规范地方标准,促进知识产权服务更好地满足知识产权发展需要。加强知识产权服务执业培训,切实提高知识产权服务从业人员职业道德和业务素质。支持服务机构开展特色化、高端化服务,培育服务新业态。引导知识产权服务机构增强品牌意识,着力创建、开发和运营品牌,形成一批国内外有影响力的服务品牌。开展专利代理机构星级评定,推动服务能力整体提升。引进高水平知识产权服务机构来泰设立分支机构,形成一批专业化、规模化、品牌化的服务机构。
(六)加大培养和引进力度,打造知识产权人才高地
健全知识产权人才体系。建立知识产权人才培养引进机制,制定出台相关政策,加快建设一支业务专、水平高、素质优的知识产权人才队伍。健全知识产权人才流动机制,加强轮岗交流和跨地区跨部门挂职锻炼,促进人才互动。定期发布知识产权人才供需信息,引导人才有序流动。将高端知识产权人才纳入组织人事部门引进计划,引进一批高端知识产权人才。建立知识产权人才信息库,实施知识产权人才动态管理,推动知识产权人才优化配置。完善知识产权专业人才评价制度,加强知识产权专业人才职称评定工作。鼓励企事业单位创新人才引进方式,完善薪酬制度,保障知识产权人才待遇和利益需求,提高全市从业人员合理性和专业性。
建设知识产权人才培养载体。支持有条件的高校开设知识产权本科专业,开展知识产权学历教育,重点支持泰州学院知识产权本科专业和南京师范大学泰州学院知识产权专升本专业学科建设。鼓励高校开设知识产权课程,开展系统化、规范化知识产权教育。加强南京师范大学泰州学院省知识产权人才培训基地建设,提供社会化知识产权培训服务。鼓励有条件的高校开设知识产权选修课,在部分专业开设知识产权必修课或讲座,对在校学生进行培训。积极推动国家知识产权局审查员实践基地落户泰州,加快集聚高层次知识产权人才,打造知识产权发展智库。
强化知识产权人才培养。对市内专利代理机构从业人员,开展专利代理执业培训。有计划、有重点地从大型企业(集团)、高校院所遴选部分知识产权业务负责人或业务骨干参加国内外知识产权培训、考察或进行高层次学历教育。分期、分批遴选重点企业集团、高新技术企业、成长型企业、民营科技企业中的高层领导干部和高校院所的负责人参加知识产权总裁、总监培训班。持续开展“知识产权专家泰州行”等各类专题交流培训活动,提高知识产权从业人员的专业素质。
四、保障措施
强化组织领导。加大对全市知识产权工作的顶层设计和统筹推进力度,完善知识产权联席会议制度,定期研究协调解决“十三五”发展规划实施过程中的重大问题,确保规划高效落实。将规划目标任务细化分解到部门和年度,加强规划实施的督查,增强部门沟通和工作联动,形成高效协作的知识产权工作统筹协调机制,合力推动知识产权工作深入开展。
加大投入力度。建立财政投入稳定增长机制,加强财政预算与规划实施的衔接,确保知识产权经费占财政经常性支出的比重保持稳步增长。各市(区)、园区设立知识产权专项资金,保障知识产权工作机构运转和事业发展。调整优化财政资金使用结构,加大对高价值知识产权培育、知识产权运营、知识产权质押和保险、知识产权密集型企业和产业培育、知识产权保护环境建设等重点工作的投入力度。引导各类社会资金加大对知识产权创造、运用、管理、保护、服务和人才的投入力度,形成多元化资金投入体系。
加强政策支持。加大对在知识产权事业发展中做出重要贡献、知识产权创造和运用中取得重大成就、知识产权保护中有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进行表彰和奖励的力度。组织“泰州市专利奖”的评选,对获得国家和省专利金奖、优秀奖的企业或个人给予奖励。对新认定的中国驰名商标、省着名商标的企业以及优秀版权作品给予表彰或奖励。激发市场活力,政府优先采购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或服务,杜绝侵权、假冒和盗版产品,进一步明确对自主知识产权产品或服务的政策导向。
严格监管评估。将知识产权工作纳入全市经济发展考核体系,把鼓励发明创造、保护知识产权、促进转化运用、营造良好环境作为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考核的重要指标,把知识产权课程纳入每年各级干部的培训内容。建立健全知识产权指标动态跟踪监测机制,构建知识产权指标检测数据库,动态监控知识产权各项指标完成情况。建立知识产权指标定期通报制度,定期向社会通报知识产权工作进度,切实推动知识产权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抄送:市委各部委办,市人大常委会办公室,市政协办公室,市法院,
市检察院,泰州军分区,驻泰各单位。
泰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2017年1月13日印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