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 引 号 | 01441662/2022-25953 | 分 类 | 统计分析 其他 其他 |
发布机构 | 市统计局 | 发文日期 | 2022-11-08 |
文 号 | 有 效 性 |
2022年前三季度,泰州市委市政府坚决落实“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重要要求,持续发力,将各项富民惠民政策落地落实,确保居民增收稳步增长。前三季度泰州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5047元,同比增长6.2%。
一、新冠肺炎疫情对泰州市居民收入和消费的影响
2022年1-3季度泰州市共发生疫情14起,累计发现阳性检测人员48人。泰州市严格按照国家、省要求第一时间划定封控管控区。严格落实防控方案新要求划定高中低风险区,并在达到解封条件时及时解封。以最短时间、最低代价将疫情控制在最小范围,最大限度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未造成社会面传播,对居民生产生活未造成大范围影响。
通过出台企业纾困、农产品保供等政策同步助力工业企业、服务业、农业生产领域纾困解难,通过社保降费、发放稳岗补贴、灵活就业补贴等多项政策补贴降低用工成本,稳定居民就业,最大限度减少疫情对市场主体、社会群体和整体经济的冲击,经济发展较为平稳,收入保持平稳增长。
二、增收因素
前三季度泰州市居民人均工资性收入20794元,同比增长5.7%;经营净收入5839元,同比增长6.7%;财产净收入3075元,同比增长6.1%;转移净收入5339元,同比增长7.4%,分别拉动居民收入增长3.4、1.1、0.5、1.1个百分点。
(一)工资性收入
工资性收入包括非企业组织中得到的收入、在本地企业中得到的收入以及外出从业人员得到的收入。在多措并举扩岗位稳就业以及促进困难群体就业等政策助推下,前三季度泰州市居民人均工资性收入20794元,占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59.3%,对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的贡献率为55.1%。
1.多措并举稳就业、保用工、惠民生。实施阶段性降低失业保险、工伤保险费率,发放稳岗返还资金1.63亿元,缓缴社保费5533万元。对吸纳就业多、稳岗效果好、用工规范的企业提供“苏岗贷”金融支持,提供资金4.72亿元。
2.纵深推进全民参保工作。全面放开灵活就业人员参加职工基本养老保险户籍限制,以灵活就业人员、新业态从业人员、农民工为重点群体,多渠道引导各类符合条件的人群参加社会保险。截至2022年8月底,全市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在职参保人数97.16万人。
3.加强职业技能培训。对有职业培训需求的居民,指导其登录泰州创就业大学线上学习平台,通过就业技能“e学堂”,免费接受线上职业培训。鼓励支持民办职业培训机构与企业合作开展订单式、套餐式培训,采取“企业+社会化”和“线上+线下”的技能培训模式,提升就业技能。其中新生代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7061人,扶持农村劳动力自主创业1.89万人。
4.抓好就业困难群体就业。深入推进就业困难人员灵活就业社保补贴政策实施力度,鼓励个体经营、灵活就业;加大公益性岗位开发安置力度,面向乡镇(街道)、单位征集公益性岗位需求,开发公益性岗位安置就业困难人员。泰兴市安置就业困难人员,常规受理灵活就业社保补贴,累计办理超1.2万人,预计补贴4474.81万元。
(二)经营净收入
经营净收入由出售产品收入、工业加工费、建筑业、交通运输业、批零贸易和餐饮、社会服务业、文教卫生业和其他家庭经营收入等八项组成。前三季度泰州市居民人均经营净收入5839元,占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16.7%,对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的贡献率为18.1%,经营净收入的增长对居民可支配收入的增长发挥了较强的支撑作用。
1.项目建设持续发力。以重大项目建设增强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连续开展“农业农村项目提质增效年”活动,推动农业农村项目建设。泰州市在建农业农村重大项目173个,其中新建项目135个、续建项目38个,计划总投资168.66亿元。2022年计划投资83.98亿元,已完成年度投资62.61亿元,年度投资完成率达74.5%。
2.推动金融机构加大对社会创业支持力度。引导商业银行持续加大社会创业的支持力度,鼓励商业银行加强创新金融产品,在风险可控、商业可持续的原则下,进一步降低贷款准入门槛,优化授信审批流程,加强对初创企业及其他创业主体的金融支持,根据产业项目及经营特点,研发专属信贷产品,探索发放中长期贷款,助力创业者创新创业。截至2022年7月末,泰州市发放“富民贷”4445户,贷款余额11.58亿元。
3.加大对个体工商户、中小微企业的扶持力度。打好减税降费“组合拳”,减轻疫情对企业商家的不利影响。大力落实减税降费,全力做好小规模纳税人适用3%征收率的应税销售收入免征增值税,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个体工商户、小型微利企业“六税两费”减免,制造业中小微企业缓缴税费,残疾人企业增值税退税、资源综合利用增值税、软件产品增值税超税负退税等工作。持续推动辖内金融机构服务小微企业 “增量扩面、提质降本”,指导金融机构制定普惠型小微企业信贷计划,督促商业银行分支机构按时完成上级行下达的信贷投放任务,引导商业银行持续加大中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等金融支持力度。截至2022年7月末,泰州市银行业小微企业贷款余额3410.47亿元,比年初增加426.31亿元,增长14.3%。
4.大力推进全民创业。继续深入开展就业创业服务超市“五送”、“五进”活动,提供惠企惠民服务,将就业创业等扶持政策在基层落地生效。进一步拓展创业培训模式,提高城乡劳动者特别是新生代农民、新成长劳动力和毕业年度高校毕业生等重点群体培训效果。加快创业孵化基地的培植步伐。兴化市修订出台《支持成功自主创业考核办法》,切实做好支持成功自主创业工作,今年以来支持成功自主创业5507人,支持农民成功自主创业4168人;发放创业场地租金补贴84户、补贴金额64.3万元;创业培训1181人,就业技能培训1957人。
(三)财产净收入
财产净收入由利息、股息、租金、红利、土地征用补偿和其它财产性收入等六项组成。前三季度泰州市居民人均财产净收入3075元,占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8.8%,对居民可支配收入的增长贡献率为8.7%。
1.稳步推进土地改革。2021 年泰州市发布《关于推进农村闲置宅基地和农房盘活利用改革工作的通知》,全面启动农村闲置宅基地和农房盘活利用改革工作。以市级为单位开展农村闲置宅基地和农房盘活利用改革,采取“村企合作”、“村组自营”、“村民合作”等多种方式,重点发展文化旅游、健康养生、村庄公寓、仓储物流等产业。泰兴市组建民房利用类合作社20家,共吸纳500多户农户入社,有效增加了农民财产性收入。
2.释放农村改革红利。改革开放是活力之源,泰州市采取多种措施有效激发农村闲置的资源和资产等内生发展动力、助推乡村振兴,逐步释放农村改革红利。泰兴市制定《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30年试点工作方案》,选择具有一定代表性的行政村开展到期延包试点工作,探索二轮承包到期延包的政策衔接。一是全面推行农村产权线上交易,二是扎实推进农村土地二轮延包工作,1-8月,市、镇两级成交标段5441个,成交金额2.05亿元,其中线上交易1583个,占应交易总量的96%。溢价总金额275.7万元,溢价率1.8%。
(四)转移净收入
转移净收入由家庭非常住人口寄或带回收入、亲友赠送、调查补贴、救济金、救灾款、保险年金收入、退休金、抚恤金和其它转移性收入九项组成。前三季度泰州市居民人均转移净收入5339元,占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15.2%,对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长的贡献率为18.1%,转移净收入的增长对居民可支配收入的增长起到了强有力的支持作用。
1.发放重点领域消费券。6-8月,泰州市海陵区启动“苏新消费、活力泰州”消费促进月活动,活动主体包括苏宁易购、泰州一百、泰州万达等大型商贸企业,涵盖餐饮消费、夜间经济、文旅体消费等多领域,消费者通过“泰州通”APP可申领10-1000元不等的消费券。消费券“杠杆效应”的发挥,有效促进流通、扩大消费,带动了消费市场复苏。
2.全面实施防贫综合保险。在江苏省率先以地级市为单位启动实施防贫综合保险保障项目,着力解决“十四五”时期内低收入人口,因病、因灾、就学或者意外事故导致的收入骤降、支出骤增等困难,2022年泰州市防贫综合保障项目资助保费资金2351.68万元(其中市级财政资金713.74万元),为泰州市参保对象提供风险保障累计达到156亿多元。2021年7月1日起,提高五类群体补贴标准,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农村特困人员供养标准、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标准、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标准、困境儿童分类保障标准均得到提高。通过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加大帮促力度,增加居民转移性收入。
3.强农惠农政策力度进一步加大。切实做好泰州市实际种粮农民一次性补贴发放工作,发放实际种粮农民一次性补贴3041.02万元,本次补贴发放共涉及465个村,惠及69758户农户,通过惠农补贴发放,充分化解农资价格上涨对农民种粮收益影响,稳定种粮农民收入。
三、制约居民增收的不利因素
(一)入夏以来高温天气影响农林牧渔业生产
7月以来的持续高温少雨天气对农业生产产生一定影响。种植业方面,主要是旱地作物,其中玉米受高温影响1.35万亩,成灾面积0.17万亩,大豆受高温影响面积1.94万亩,成灾面积0.54万亩。部分经济作物生长期较长,受气候影响较大,可能导致产量降低。渔业生产方面,截止2022年8月24日,因高温受灾面积6259亩(绝收面积282亩),预计直接经济损失约779.91万元,其中河蟹716.41万元。河蟹养殖受灾的主要原因是高温导致养殖水草腐烂,塘口水质环境发生恶化,塘口缺氧,造成缺氧死亡。
(二)生产资料价格上涨
今年以来,化肥、农药价格较去年同期有所上涨,外雇机械和人力使用增多,机械成本增加,挤压了农民的利润空间。
(三)疫情影响外出务工和本土休闲农业发展
今年3月受新冠疫情的影响,地域之间的人员流动受到阻碍,延缓了各地居民外出务工、外地人员返泰就业节奏,务工人数下降,工资性收入增速趋缓,对可支配收入的拉动力减弱。农产品加工及休闲农业受交通运输影响,对产品供销端都产生了一定影响,一些自营民宿、农家乐同样受疫情影响,客流量较往年有所减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