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 引 号 | 01441662/2019-06938 | 分 类 | 统计分析 国民经济管理、国有资产监管 其他 |
发布机构 | 市统计局 | 发文日期 | 2019-07-31 |
文 号 | 时 效 |
上半年,面对错综复杂的宏观形势,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市上下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各项决策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坚持打造江苏高质量发展中部支点城市,狠抓“六稳”工作落实,全市经济运行保持在合理区间,延续总体平稳、稳中有进的发展态势。
上半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732.15亿元,可比增长7.0%,达到人代会GDP增长7%左右的预期目标。其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86.46亿元,增长2.3%;第二产业增加值1414.05亿元,增长7.9%;第三产业增加值1231.64亿元,增长6.3%。
一、经济运行的基本情况
(一)经济运行总体平稳
农业发展总体平稳。上半年,全市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57.64亿元,同比增长3.5%。夏粮丰收。初步统计今年全市夏粮单产392.1公斤/亩,比去年增加1.4公斤/亩,增长0.4%;播种面积266.9万亩,比去年减少6.8万亩,减少2.5%;总产量约104.6万吨,比去年减少2.3万吨,减少2.2%。其中,小麦单产为393.7公斤/亩,比去年增加1.8公斤/亩,增长0.5%;播种面积257.8万亩,比去年减少5.9万亩,减少2.2%;总产量约102万吨,比去年减少1.4万吨,减少1.4%。
工业经济质态提升。上半年,全市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1%,高于全省平均水平2.1个百分点,分别比1-4月、1-5月提升0.4、0.3个百分点,增速居设区市第4位。小微企业、民营企业增长较快。上半年小微企业、民营企业产值分别增长10.4%、9.8%,分别快于规上工业产值增速2.9、2.3个百分点。支柱产业稳定支撑。上半年船舶、医药、化工等行业产值分别增长11.7%、10.7%、9.3%,分别快于规上工业产值增速4.2、3.2、1.8个百分点。行业增长面良好。上半年全市33个行业中27个行业产值保持增长,增长面为81.8%。工业企业效益良好。1-5月,规上工业中85.7%的企业实现盈利,实现利润增长6.5%,快于全省平均水平10.5个百分点,增速居设区市第5位。
服务业发展稳中有进。上半年,全市服务业增加值增长6.3%,比一季度提升0.2个百分点。分行业看,金融业和营利性服务业增加值增长较快,分别增长14.7%、13.2%,快于服务业增加值增速8.4、6.9个百分点;批发零售业和住宿餐饮业支撑稳定,分别增长3.0%、4.7%,批发零售业增加值增速比一季度提升1.2个百分点,餐饮业增加值增速比一季度提升0.1个百分点。从规上服务业调查单位看,现代服务业加快发展,1-5月全市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增长4.5%,快于规上服务业营收增速12.2个百分点;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企业营收分别增长20.7%、9.6%。金融业发展势头良好。上半年全市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余额同比分别增长15.1%、17.8%。
固定资产投资保持平稳增长。上半年,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增长5.4%,高于全省平均水平1.3个百分点,其中工业投资增长5.0%,高于全省平均水平0.8个百分点;服务业投资增长7.9%,高于全省平均水平3.7个百分点。民间投资增长较快。上半年全市民间投资增长8.9%,快于固定资产投资增速3.5个百分点;民间投资占固定资产投资比重为86.9%,较上年同期提升4.3个百分点,成为投资增长的主导力量。基础设施投资持续发力。上半年全市基础设施投资增长7.6%,快于固定资产投资增速2.2个百分点。
消费品市场回升。上半年,全市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82.65亿元,增长5.7%,比一季度提升1.6个百分点。其中限额以上单位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额227.22亿元,下降1.0%,降幅分别比1-4月、1-5月收窄6.1、2.5个百分点,消费品市场缓慢回升。
外贸外资难中求进。上半年,全市完成进出口72.06亿美元,下降8.2%,比1-5月收窄0.8个百分点;累计完成出口49.13亿美元,下降1.9%,比1-5月收窄2.9个百分点,其中六月当月完成出口8.72亿美元,增长14.6%,扭转连续两个月负增长态势。完成实际利用外资5.34亿美元,下降33.3%,比1-5月收窄9.9个百分点。
(二)经济向高质量发展迈进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稳步推进。去产能方面,上半年全市规上工业产品中铅酸蓄电池产量下降5.6%,锂离子电池、光伏电池产量则分别增长66.0%、5.9%。去库存方面,1-5月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成品存货总额和应收票据及应收账款净额占流动资产的比重为43.6%,处于合理区间;6月末全市商品房空置面积(商品房待售面积)同比下降24.8%。去杠杆方面,1-5月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资产负债率为51.9%,处于合理区间。降成本方面,1-5月规上工业企业营业成本占营业收入的比重为80.8%,较上年同期下降0.5个百分点。补短板方面,上半年全市基础设施投资增长7.6%,城建投资增长65.2%,教育、卫生、文化体育娱乐投资分别增长82.0%、35.7%、79.4%。
新旧动能加速转换。高耗能行业投资占比下降。上半年全市六大高耗能行业投资下降19.1%,低于工业投资增速24.1个百分点,高耗能行业投资占工业投资的比重为9.2%,比上年同期下降2.4个百分点。高耗能、重污染行业产出占比下降。上半年全市六大高耗能行业实现产值增长7.2%,低于规模以上工业平均水平0.3个百分点;11个重污染行业实现产值增长5.1%,低于规模以上工业平均水平2.4个百分点;高耗能行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为22.0%,较上年同期下降0.1个百分点;重污染行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为31.5%,较上年同期下降0.7个百分点。高新技术产业增长较快。上半年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增长9.9%,快于规上工业产值增速2.4个百分点;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上工业产值比重为47.3%,比上年同期提升1个百分点。五大主导产业发展平稳。上半年五大主导产业产值增长7.5%,五大主导产业产值占规上工业产值比重为59.2%。
居民收入平稳增长。上半年,泰州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9103元,同比增长8.9%,增幅列全省第4位,增速位次比一季度提高2位。其中,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3958元,增长8.7%,增幅列全省第3位,增速位次比去年同期前进1位;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636元,增长8.8%,增幅列全省第6位,增速位次比去年同期提高2位。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倍差为2.06:1,与去年同期持平。
财政收入实现“双过半”。上半年,全市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12.10亿元,增长5.0%,比一季度提升2.7个百分点,顺利完成“双过半”目标,其中税收收入166.23亿元,增长1.9%。
二、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总的来看,上半年全市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延续总体平稳、稳中有进发展态势。但也要看到,当前宏观形势依然复杂严峻,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增多。
1.工业生产平稳态势需要进一步巩固。上半年,全市工业生产总体平稳,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位居全省第四,但是工业用电量下降0.4%,降幅分别比1-4月、1-5月收窄1.1、0.8个百分点,增速居全省第八位。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逐月走低。自2018年8月以来,泰州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逐月走低,今年4月以来,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降至100%以内,6月份全市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为99.4%,分别比4月、5月下降0.5、0.4个百分点。制造业采购经济指数(PMI)处于收缩区间。上半年,泰州制造业PMI均值为48.3%,低于全省平均水平0.5个百分点,较一季度下降0.6个百分点,较去年同期下降2.3个百分点,从去年11月份开始连续8个月处于收缩区间。
2.服务业发展速度不快。上半年,全市服务业增加值增长6.3%,分别低于全国、全省服务业增加值增速0.7、0.5个百分点,居全省第12位。上半年,泰州服务业增加值低于GDP增速0.7个百分点,而全国、全省服务业增加值分别高于地区生产总值增速0.7、0.2个百分点。规上服务业营收下降。上半年,全市755家规上服务业企业实现营收下降7.7%,营业税金及附加下降9.3%,应交增值税下降10.3%。
3.投资结构有待进一步优化。大项目个数减少。上半年,全市在建5000万元及以上项目730个,同比下降10.9%。其中,本年新开工项目207个,同比下降8%;5000万元及以上的项目完成投资同比下降9.3%,占项目投资额的比重为45.4%,比去年同期回落12.1个百分点。高新技术产业投资下降。上半年,全市高新技术产业投资下降3.2%,低于工业投资增速8.2个百分点。高新技术产业投资占工业投资比重为15.6%,比去年同期回落1.5个百分点。
三、对策建议
1.出实招,提振市场主体发展信心。在当前国际贸易不稳定、国内减税降费的宏观环境下,要密切关注经济运行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着力做好土地、资金、用工等生产要素的保障协调,帮助解决发展难题。加大对各项涉企收费的清理规范力度,坚决清理各种不合理收费项目,切实减轻企业负担。进一步深化“放管服”工作成效,不断优化营商环境。通过产业规划、行业政策等方式,加大舆论引导力度,持续稳固企业发展信心。
2.走基层,帮助企业抓住发展机遇。引导企业加大对工业技术改造、高新技术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关键核心技术等领域的投入,推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专注于核心的能力领域,不断提高企业生产效率,提高实体经济发展质态。积极鼓励引导企业以坚持技术创新和产品质量升级为方向,加大研发投入,以品质优势和配套能力提升企业市场竞争力,在国内外竞争日益严峻的条件下,抓住新一轮优胜劣汰的市场重新“洗牌”机遇,抢占先机,提升核心竞争力,扩大市场份额。
3.抓成效,强化项目“稳定器”作用。发挥重大项目支撑作用,通过新项目的支撑和持续推动,保持经济快速稳定发展。加大招商力度,建设一批具有一定规模、符合产业结构调整方向的大项目,对国家重点控制的高耗能、高污染行业投资项目进行严格管理、严格审批、严格监督,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加强项目监管,尽可能地加快项目建设进度、缩短建设工期,使固定资产尽快交付使用,在项目尽早投产达效的同时,第一时间入库列统,对于能够进入“四上”的企业,通过激励机制鼓励企业尽早纳入“四上”统计。
4.提质量,发挥高质量考核引领作用。近期,2019年度的高质量发展监测评价考核体系即将出台,该指标体系较2018年有较大变动,更加突出经济发展和科技创新的高质量,各地各部门要高度重视,建立相应的工作机制,明确责任,早谋划,早部署。要充分发挥高质量考核指标导向引领作用,加强指标体系的研究分析,吃透考核的新变化、新要求,有针对性地强基础、补短板,全面提升高质量发展水平,推动全市高质量发展提速进位,以高质量的要求推动下半年经济工作再上新台阶。